一、概要
根據目前蒐集到的資料,共計有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8族有獸骨架或擺設獸骨的紀錄。其中只有鄒族的獸骨架與祭儀有關。
各族設置獸骨架的情況不盡相同,大多設置於住屋內部或入口處,並懸掛山豬顎骨、鹿角、羌角等動物骨頭作為裝飾;或是設置在屋外,如屋簷下或庭院樹上,並以藤蔓懸掛獸骨。許多族群並無明顯設置獸骨架的習俗,若有的話則多設於屋內牆面、出入口或槍架上方,且無特定禁忌與祭儀。
二、16族各族的獸骨架敘述
阿美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泰雅族
1本族未見正式的獸骨架,只在家裡的火爐上方,橫向架起粗麻繩或樹幹,其上懸掛野豬的顎骨作為裝飾(A75、B72)。也有將獸骨上顎以竹子貫穿鼻孔,橫掛於門外牆上;下顎則懸吊在屋內梁下(B72)。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一卷 泰雅族》頁75。
B《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七冊 泰雅族 後篇》頁72。
排灣族
1本族的獸骨架分成室內和室外(A229、A239、A242)。
2設置室外的獸骨架,於住屋正面屋簷下架設鐵耙或吊木鋸,懸掛山豬頭和羌角等(A229)。
3設置室內的獸骨架,則會在男性臥室床鋪的上方、前室中央隔間的上方,掛鐵耙或懸吊竹桿,排吊鹿角或山豬、羌之骨,作為裝飾(A229、A239、B134)。
4除了臥室擺設以外,也會在前室的隔間壁上插入小木棒,懸掛羌、羊等頭骨。也會在前室的屋頂處,向內以竹釘刺掛,或於庭前的樹上以蔓籐排掛獸頭骨。山豬牙和下顎骨掛在床鋪上方壁上,鹿角於後室柱上以籐懸掛(A242),也有在屋內後牆穀倉上方設獸骨架,陳列鹿角、山豬牙、山羊角等(B134)。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五卷 排灣族 第三冊》頁229、239、242。
B《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八冊 排灣族 賽夏族》頁134。
布農族
1本族有設置獸骨架,形狀為方形,高約5-6尺,寬約12尺,未設屋頂。社中有2座,分別架設於Takisnian家以及頭目家旁邊或入口上方的牆檐下(A95、B330-B331)。
參考資料:
A《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六冊 布農族 前篇》頁95。
B《台灣番族慣習研究 第一卷》頁330-331。
卑南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魯凱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鄒族
1本族視獸骨架為軍神和獵神的常宿之處(A68、C330-C31),I’afafeoi為人類守護神、鎮守獸骨架之神(B33)。
2獸骨架多設置在各社住屋內入口的右側,或在戶外建立小屋(C330-C331);又有一說,只有少數有勢力的人家才設有獸骨架。構造通常為有正面和左右兩面的三方圍欄,除了擺放獸骨之外,同時也藏有槍器、刀、槍等(B131)。
3獸骨架絕對禁止婦女通行,否則會收獲不佳或導致出獵者受傷(C330-C331)。
4與獸骨架相關的祭儀包含:topeohʉ to tvofsuya(B19)、kumekokaro割稻開始祭和tumolokokalo割稻終了祭(B30)。topeohʉ to tvofsuya是族人自狩獵歸來時,以酒獻祭家中獸骨架的祭儀(B19)。kumekokaro的第一日返家後,族人會用酒瓢或竹筒盛酒,前往獸骨屋祭祀獸骨神(B30)。tumolokokalo祭儀的隔日,必須在獸骨屋以酒敬神並祈禱(B30)。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四卷 鄒族》頁68。
B《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三冊 鄒族》頁18、30、33、131。
C《台灣番族慣習研究 第一卷》頁330-331。
賽夏族
1本族不特別設置獸骨架,偶爾會在出入口的壁面架設桐材,用以擺放野豬、猴、羌等的顎骨或雞毛,作為裝飾(A46)。
參考資料:
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 賽夏族》頁46。
雅美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邵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噶瑪蘭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太魯閣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撒奇萊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賽德克族
1本族不特別設置獸骨架,若有,通常設在槍架的上方(A330-A331)。
參考資料:
A《台灣番族慣習研究 第一卷》頁330-331。
拉阿魯哇族
1本族不特別設置獸骨架,若有,通常設在各自住屋內的牆面(A330-A331)。
參考資料:
A《台灣番族慣習研究 第一卷》頁330-331。
卡那卡那富族
1本族不特別設置獸骨架,若有,通常設在各自住屋內的牆面(A330-A331)。
參考資料:
A《台灣番族慣習研究 第一卷》頁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