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8
名稱
  • M
    竹筏
  • I
    阿美族tip-pay、cifar
    魯凱族tipay
    鄒族tepvaha
    賽夏族palono’ noka raromaeh
    太魯閣族asu djima
    撒奇萊雅族kakelic
    賽德克族asu btakan
    拉阿魯哇族avangʉ racu’u
  • H
    竹棑 tik-pâi
  • T
    竹棑 tik-pâi
  • J
    いかだ
  • E
    Raft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竹筏


一、概要

  根據文獻紀錄,只有阿美族、邵族、噶瑪蘭族有使用竹筏。通常以大竹建成,用於渡河、捕魚。

二、16族各族的器物

阿美族

1本族之竹筏是用二寸五分的粗竹4-5根綑綁而成。前往他社需要渡河時,若行李較多時,會先將行李背於肩上並扛著竹筏同行,渡河時,行李置於筏上,一邊游泳,一邊從竹筏後方推筏前進(B41)

2族進行漁撈祭當天會進行念禱詞完畢後,眾人會一起下河或搭乘竹筏到水深處拋網(A47)

參考資料:

A《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一冊》頁47。

B《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二冊》頁41。

泰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排灣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布農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卑南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魯凱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鄒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賽夏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雅美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邵族

1本族有竹筏,竹筏上有拱形小屋,筏前有大網。筏用20多根大竹編成,長十多公尺,寬近3公尺;筏後部之拱形小屋或用茅草或用椰子樹葉編蓋而成。網之放與收乃利用固定於筏前方之大木爲支點,漁人則在筏後拉動網繩(A63)

參考資料:

A《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頁63。

噶瑪蘭族

1本族有長形木船和竹筏(A26)

2據說噶瑪蘭族受漢人入侵時,加禮宛社率部分族人,由打那美分乘竹筏沿海南下,至鯉浪港(今花蓮美崙溪口)登陸。他們承竹筏或船到海岸丘段上來開拓(A40、A41)

3日本時期本族主要仍以海路連結花蓮與新社之間,盛行以竹筏進行的漁業活動(B35)

4本族自古從事漁業,會利用竹筏從事於漁撈,戰後竹筏的利用已衰退(B36、B37、B38)

參考資料:

A《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頁26、40、41。

B《噶瑪蘭族:變化中的一群人》頁35、36、37、38。

太魯閣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撒奇萊雅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賽德克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拉阿魯哇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卡那卡那富族

未蒐集到相關器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