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屏東縣內埔鄉黎明村21鄰黎東路836號,屬魯凱中會。
本會迄今(2020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陳松得。
本會會友以魯凱族為主,2020年(民國109年)有在籍會員22名,慕道友27名。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霧臺鄉霧台村4-10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24戶【總人口數】75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47人%【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1人%【民族比例】魯凱族92%、排灣族4%、布農族1%、阿美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
概述 魯凱族與排灣族同為階層性「家屋社會」,家屋擁有家名,魯凱族的家屋由長男承家,排灣族不分男女由長嗣承家,兩族的承家者手足成家後皆分出。魯凱族的傳統聚落位於海拔約200-1,200公尺的山坡地,屬於集村型態。聚落內主要的建築群為家屋,有些聚落在對外聯絡道路的出入口附近設置人頭骨架。少數聚...
概述 魯凱族無明確的祖靈屋相關紀載。有些部落保有特殊的祭祀小屋或歷史悠久帶有部分禁忌構建或空間的家屋遺址,可能與排灣族、卑南族等之祖靈屋性質相類似,但具體文化內涵目前並不清楚。 建築形式 多納曾有一棟由特定貴族家系負責管理之祭祀小屋,為板岩石板構造雙坡頂建築,規模小於一般石...
校址在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平和巷171號。 學校位在台29線公路旁,緊鄰瑪雅部落(昔稱民權部落)。 「那瑪夏國中」的前身為於1904年(明治37年)9月27日成立的「蚊仔只蕃童教育所」。1923年(民國12年)9月校名改為「高雄州瑪雅圳教育所」。1945年(民國34年)10月...
Balaliulu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霧台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327BLLL。評鑑等級:【查】1.71【資】一般性遺址 Balaliulu考古遺址位於隘寮南溪北岸,好茶村背後懸崖上方的緩斜坡地;為一赭土緩坡起伏面。保存狀況不詳。 1984年陳仲玉、宋光宇、劉益昌調查...
魯凱族人口約1.4萬人,聚居於屏東、台東、高雄。魯凱族又分為三群:西魯凱群(隘寮群)、東魯凱群(大南群)、下三社群(濁口群)。(參見「魯凱族」詞條)魯凱族三個群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環境發展,因此語言、文化藝術與歌謠便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魯凱族的器樂與歌樂 魯凱族音樂分成器樂與歌樂...
位於屏東市信義路190號,屬魯凱中會。 1982年(民國71年)平山教會信徒丁時花、巴久妹,因身為少數魯凱信徒,在任職會議時提出語言問題;而後第19屆排灣中會會議,霧台教會代議長老杜松峰也關心都市魯凱信徒因語言溝通不通,致使傳教事業受阻。1984年(民國73年),平山教會召開會議,決議...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光復巷50-1號,屬魯凱中會。 青葉村原是安息日教派,1955年(民國44年)6月賽嘉教會信徒來村佈道,村民潘阿菊等人入教傳福音,入信者漸增。10月,毛東南宣道師進駐青葉村,開始定期禮拜,成立「阿烏教會」。翌年1月開工建造禮拜堂,逐步擴建教堂,直到1958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