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市大里區國光路二段706-6號,隸屬中布中會。
本會於2010年(民國99年)10月設立,尚未建堂時,大里教會賴信頌牧師提供自宅頂樓空間作為聚會場所。2014年(民國103年)7月,升格為堂會,首屆長老有許瑪麗、王順孝、周慶福。
本會迄今(2023年)歷任牧者不詳,已知有全建生。
本會2023年(民國112年)有在籍會員80名,慕道友17名。
【科名】馬鞭草科(Verbenaceae) 【學名】Clerodendrum chinense (Osbeck) Mabb. 【別名】 臭梧桐、重瓣臭茉莉、大髻婆、臭牡丹、屎茉莉、白靈藥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株高可達3公尺,莖直立或斜上生長,分枝多,四稜形,全株...
水垵A考古遺址位在澎湖縣望安鄉。遺址年代距今1300-900年。文化類型屬於漢文化。遺址代碼:1605SA-A。評鑑等級:【查】1.86【資】一般性遺址 水垵A考古遺址位於望安鄉水垵村,為望安島海階,海拔高度為5公尺。位於沿水垵漁港海堤邊道路,距水垵聚落不遠的海階上,目前為花生田。在路...
原住民族接受現代學校教育始於日本統治台灣後,於1896年(明治29年)9月10日「恆春國(日)語傳習所豬朥束分教場」開學,雖然統治初期設立的學校不多,但很快地在全台的原住民地區普遍設立學校。台灣光復,漢人政府繼日本之後統治台灣,也普設現代學校教育原住民。這些學校的師資多由日本人或漢人擔任,少有原...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11鄰171之5號,屬泰雅爾中會。 本教會最早接受長老會信仰者在1948年(民國37年),當時由林欽明牧師、倪明正長老於部落中傳教,接著游有宜(牧師)等幾戶家族接受信仰。1950年(民國39年),首間竹子結構的禮拜堂建成。翌年,1951年(民國40年)3月啟用,命...
【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學名】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 L. 【別名】 佛手、花柑、香圓、香柚、香緣佛手、佛手香柑、五指香櫞、五指柑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分枝上布滿棘刺。單身複葉,互生,葉革質,有光澤...
蘇魯I考古遺址位在苗栗縣泰安鄉。遺址年代距今300年內。文化類型屬於士林系統。遺址代碼:0518SR-I。評鑑等級:【查】2【資】孤立地點 蘇魯I考古遺址位於大安溪北岸,士林村蘇魯聚落內外,蘇魯是大安溪北側河岸的一個緩坡面,分布範圍南北長約150公尺、東西寬約100公尺。部落中央主要往...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 Fabaceae) 【學名】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別名】 白相思子、白合歡、臭菁仔、細葉番婆樹 【形態特徵】 大型灌木或小喬木,常綠,通常無刺。葉二回偶數羽狀複葉,羽片4-...
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光復路102號,屬東部中會。 1950年代的北埔村是一個人煙稀少且貧瘠的農耕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