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6
名稱
  • M
    Sinevaudjan牡丹部落
  • I
    排灣族Sinevaudjan
  • H
    牡丹 meú-tân
    部落 phu-lo̍k
  • T
    牡丹 Bóo-tan
    部落 Pōo-lo̍k
  • J
    Sinevaudjan
  • E
    Sinevaudjan
族別
  • 3W 排灣族 Paiwan
分類
撰寫者

Sinevaudjan牡丹部落


部落概述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牡丹村1-11鄰。(2016年只有5-11鄰,1-4鄰為新增。)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16戶【總人口數】602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85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7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4%、阿美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236戶,606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

部落內有【學校】牡丹國小、牡丹國小附幼、【教會】馬拉地長老教會、牡丹循理會、中華臺灣基督教曠野協會牡丹祈禱院、【社團組織】牡丹社區發展協會、【其他】屏東縣消防局牡丹分隊。

遷徙與由來

1931年(昭和6年),牡丹社人第二次移住於現今屏199線沿路,散居半山腰數處。1935-36年(昭和10-11年),牡丹社人由山區遷移至現在居住部落5-11鄰。1937年(昭和12年),三地門德文社中有8戶移住至現第4鄰居住。1938年(昭和13年),獅子鄉麻里巴社(Maljipa)族人遷徙至牡丹新開路1-5鄰定居,於1956年(民國45年),獨立為東源村。1943年(昭和18年),馬拉地社(Varalji)族人移住現1-3鄰地區居住。1945年(民國34年),原居住於牡丹村10-11鄰等12戶30餘人因農田耕作需要,遷居至石門茄芝路(現屬石門村第2鄰)。1946年(民國35年),獅子鄉內文社(Tjakuvukuvulj)部分族人遷入鼻形山(Tjuangudrulj)等地暫居,又於是年移住中間路,改屬石門村第1鄰。1947年(民國36年),獅子頭社少數族人遷入現第6鄰半山地區,後又陸續於1957年(民國46年),先後遷移至台東大武加羅板或旭海大流溪等處。

歷史事件

1. 牡丹部落舊稱「牡丹社」,分為4個聚落。其中,下牡丹的sinvaudane自稱為最早遷到此地之人。

2. 1874年(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

3. 約自1931年(昭和6年),中牡丹的danuli女仍社族人從女仍溪上游水源頭(今牡丹水庫)開始配合部落集中政策而遷移。上牡丹的cukuvukuvule,為日本政府為阻止德文社與口社的復仇事件,將德文社約10戶的族人沿海線水路經竹坑遷至上牡丹。此後,又有馬拉地社族人從枋山溪頭水源地(今獅子鄉和平村)沿山遷來,形成varali聚落。

5. 1948年(民國37年),因曾遇大颱風吹倒房屋,上牡丹cukuvukuvule德文社人遷到山下公路旁(牡丹村第4鄰)。

6. 2011年(民國100年)部落名稱登記為「牡丹部落Sinevaudjan」。

重要人物與事蹟

1. 阿祿古(aruqu kavulungan),牡丹社頭目,1874年(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時,阿祿古率領牡丹全社壯丁禦侮,而不幸在石門峽谷防禦戰中陣亡。其子背負阿祿古回社途中亦中彈,父子均死於此次戰役。

2. 林吉杜(galabiya kavaluwan,1914-1972),牡丹部落排灣族人,卡發路灣(kavaluwan)頭目後代。教育所畢業後,在村中務農為生,為人聰明和善,為人所尊敬,日本人使他成為牡丹社的大頭目。1932年(昭和7年),日本人強迫牡丹社居民移居山下,由林吉杜帶領居民到今牡丹國小周邊開墾、安頓,亦幫助枋山溪搬下山的麻里巴社人拓墾。1939年(昭和14年),被日本人選為高砂族自治會會長。戰後,曾任牡丹村村長、牡丹國小副校長。

3. 周康弘(cudjui pnivala,1948-),牡丹部落排灣人。石門國小、屏東山農(今內埔農工)畢業後,考入海軍陸戰學校,擔任基層連隊幹部3年。其父周義雄在牡丹鄉長任內病故,遂放棄軍旅生涯返家務農,組織鄉內農事研究班推展農業機械化,曾獲農改單位表揚。1973年(民國62年)起,擔任牡丹鄉後備軍人輔導中心秘書職務約12年,也先後擔任不少民間社團組織負責人,貢獻地方公共事務。1990年(民國79年)起當選3屆縣議員,任內以保存原住民文化、保衛原住民權益為己任。

4. 周蕉蕉(ljawljaw pnivala),牡丹部落排灣族人。約1907年(明治40年),石門埔漢人黃阿尾協助周蕉蕉種植水稻,為牡丹溪右岸最早種植水稻者。屬於kavaluwan(卡發路灣)頭目家族,曾輔佐尚幼的林吉杜頭目,成為牡丹鄉推廣水稻耕作的推手。

5. 高春香(sakuenai punanang,1938-),牡丹部落排灣族人。夫華阿財。石門國小、台中師範畢業後,曾任教於牡丹國小、牡林國小、石門國小、南華國小,至1993年(民國82年)退休。為牡丹鄉女子中最早接受高等教育者,國小畢業後因聰慧靈敏被家族選為巫師,幾已完成訓練,但後來為了讀書放棄此項事業。後遷居屏東市。

參考文獻:
  • 陳梅卿,《牡丹鄉志》,屏東:屏東縣牡丹鄉公所,2000年。
  • 林修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