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概述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89戶【總人口數】132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275人97%【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6人3%【民族比例】排灣族92%、阿美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391戶,1253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中排灣語。
部落內有【學校】古樓國小、來義高中、【教會】古樓長老教會、古樓傳道會、古樓天主堂、【派出所】潮州分局來義分駐所、【鄉公所】來義鄉公所、【衛生所】來義鄉衛生所。
遷徙與由來
日本時代為「坤林樓社」,屬高雄州潮州郡警察駐在所管轄。戰後設置「古樓村」。部落人口經過5次重要的遷移,按時間依序為:第1次為金峰鄉新興村、第2次為金峰鄉賓茂村、第3次為達仁鄉土坂村及南田村(部分)、第4次為來義鄉南和村高見部落,第5次是1957年(民國46年),全部留在舊古樓的人遷徙到「新古樓」(現部落)。本部落包括古樓社區與中興社區。
歷史事件
1. Kuljaljau(古樓)是日本時代全台人口最多的原住民部落,包括yumal、pokaloan、rumale、chokazuk、chinalaz等五個小社。後來部落經過數次遷出,人口逐漸減少。
2. 第一批遷徙,族人由頭目gurugurh領導,遷至今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
3. 第二批遷徙,族人由頭目girhing家領導,遷至今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
4. 1940年(昭和15年),第三批遷徙,由radan家頭目領導遷往今台東縣達仁鄉的東高社。第四批遷徙有近百戶族人陸續遷到高見社,使高見部落在1950年(民國39年)獨立設村。
5. 1957年(民國46年),舊古樓部落的居民因交通、醫療、就業等因素全數遷到古樓部落現址。
6. 「古樓國小」,原在中山路(Tjuaqaljadj)設校,1957年(民國46年),再遷至現址(古樓村育英路)。
7. 1959年(民國48年),部落居民撿拾附近未爆彈,發生爆炸事件。
8. 1960年(民國49年),部分族人遷至力里溪北岸,並在隔年與白鷺部落合併為南和村。
9. 1971年(民國60年),經部落耆老與頭目協商,從舊古樓遷移至現今祖靈屋(Rusivawan)位置。
10. 1976年(民國65年),食物中毒事件(疑為霍亂),數名族人喪生。
11. 1992年(民國81年),歐瑪颱風造成古樓堤防潰堤約200公尺長,居民房屋沖毀8間、教會1間、郵局1處。
12. 2003年(民國92年),來義國中改制為來義完全中學。
13. 2009年(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釀成嚴重水災。
14. 2010年(民國99年),凡那比颱風重創來義鄉。
15. 2012年(民國101年)部落名稱登記為「古樓部落Kuljaljau」。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