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4
名稱
  • M
    Kacedas內獅部落
  • I
    排灣族Kacedas
  • H
    內獅 nui-sṳ̂
    部落 phu-lo̍k
  • T
    內獅 Lāi-sai
    部落 Pōo-lo̍k
  • J
    Kacedas
  • E
    Kacedas
族別
  • 3W 排灣族 Paiwan
分類
撰寫者

Kacedas內獅部落


部落概述

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內獅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09戶【總人口數】72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701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7人4%【民族比例】排灣族94%、阿美族1%、泰雅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96戶,691人。主要民族為排灣族,使用南排灣語。

部落內有【學校】內獅國小、【教會】阿茲達斯長老教會、中華循理會上內獅教會、中華循理會內獅教會、【派出所】內獅派出所。

遷徙與由來

本部落族人為Tjakuvukuvulj(大龜文群),以Kacedas(內獅頭)部落與Valjulj(外獅頭)部落兩地為主。清國時代,Valjulj(外獅頭)部落稱「Uwadju」,意為「尖山」,約有19戶92人;Kacedas(內獅頭)部落稱「Actas」意為「東方」,約有23戶125人。日本時代,Valjulj(外獅頭)部落約有19戶108人;Kacedas(內獅頭)部落約有52戶266人。內獅部落的族人在領袖Qaveleng的率領之下,大多遷移至本部落,部分則從Tjakuvulj(內文)部落、Ljaveljav(中文)部落的族人遷移而來。另外,小內獅的族人有來自:Pungdruljan(旁武雁)部落、Kacedas(內獅頭)部落;大內獅的族人則來自:Pungdruljan(旁武雁)部落、Kacedas(內獅頭)部落、Vuliilj(霧里乙)部落、Tjakuvulj(內文)部落及Valjulj(外獅頭)部落。

歷史事件

1. 1906年(明治39年),設立「阿猴廳枋山支廳贏山埔公學校」(今枋山鄉莿桐村),1910(明治43年),校名改為「高雄州潮州郡內獅頭公學校」。

2. 1946(民國35年),「內獅國民學校」設立。

3. 1951(民國40年),內獅國民學校改制,劃入「楓林國民學校南世分班」。

4. 1964(民國53年),獨立為「內獅國民學校」。1968(民國57年),更名為「內獅國小」。

5. 2013年(民國102年)部落名稱登記為「內獅部落Kacedas」。

參考文獻:
  • 林修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