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4
名稱
  • M
    Tkijig得吉利部落
  • I
    太魯閣族Tkijig
  • H
    Tkijig phu-lo̍k
    部落
  • T
    Tkijig部落 Pōo-lo̍k
  • J
    Tkijig
  • E
    Tkijig
族別
  • 12U 太魯閣族 Taroko, Truku
分類
撰寫者

Tkijig得吉利部落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全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19戶【總人口數】684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410人60%【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74人40%【民族比例】太魯閣族50%、阿美族4%、泰雅族3%、布農族1%、賽夏族1%、其他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461戶,1495人。主要民族為太魯閣族,使用太魯閣語。

部落內有【學校】崇德國小、崇德國小附幼、【教會】崇德天主堂、【派出所】新城分局崇德派出所、【社團組織】崇德社區發展協會、【其他】海巡署崇德安檢所、崇德車站。

遷徙與由來

部落原位於現崇德派出所西方高山腹,後遷居於德卡倫,曾向北遷居於今崇德管制站附近,另立一社亦名「達給黎」。1956年(民國45年),颱風來襲,安置於崇德派出所東面約200公尺另建社區。

歷史事件

1. 部落先祖為拉曼卡拉西(Ramang Krasi),原住於蘇瓦沙魯(今蓮花池),其子烏干(Ukan)東遷至砂卡礑溪上游的欣里干地方,後來一度住於可魯禾(Kruh)附近,最後遷至現址,建立得吉利(Tkijig)部落,其弟在砂卡礑部落的族人零星遷來同住,形成蘇瓦沙魯、巴支干等2家族混居的部落。

2. 1892年(光緒18年),泰崙巴瓦灣(Teylung Pawan)擔任頭目時,有6戶24人為尋找耕地遷至大濁水溪左岸另建克尼布(Knlibu)部落。

3. 1896年(明治29年),新城事件。

4. 1913年(大正2年)7月,日本人占領得吉利、石控仔部落,於石公溪入海處設置駐在所。

5. 1929年(昭和4年),經日本人勸導,得吉利部落族人由頭目達英魯苞(Taying Rubaw)率領下山移住,在部落原址下方山麓建立新部落,仍稱得吉利(Tkijig)。之後,石控仔部落全部族人共11戶33人遷來,卡那岡部落則有少數族人遷來。

6. 1945年(民國34年),更名為「立霧」,隔年又更名為「崇德」。

7. 2011年(民國100年)部落名稱登記為「得吉利部落Tkijig」。

 

參考文獻:
  • 秀林鄉公所,《秀林鄉志》,花蓮:秀林鄉公所,2006年。
  • 林修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