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1
名稱
  • M
    〈關於艾爾摩莎島情況的報告〉
  • I
    阿美族Kwani Formosa cinkwang te pawkaw
  • H
    有關 Yû-kôan
    福爾摩莎 Fuk-ngí-mô-sâ
    情況 chhìn-khóng
    ke
    報告 po-ko
  • T
    關於 Kuan-i
    艾爾摩莎島 Ngāi-ní-môo-sa-tó
    情況 Tsîng-hóng
    ê
    報告 Pò-kò
  • J
    エルモサ島 とう
    に関する にかんする
    報告書 ほうこくしょ
  • E
    Memoria de las cosas pertenecientes al estado de la Isla Hermosa
族別
  • 31PNP 平埔族群
分類
撰寫者

〈關於艾爾摩莎島情況的報告〉


  這是1632年西班牙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在臺灣撰寫的報告,原文是Memoria de las cosas pertenecientes al estado de la Isla Hermosa〈關於艾爾摩莎島情況的報告〉。

作者介紹

  Jacinto Esquivel於1595年生於西班牙,約在1631年來台,先後在雞籠(今基隆)、淡水(今台北盆地)地區傳教,1633年與方濟會傳教士從雞籠港搭乘唐人船隻去日本,在途中被船員殺害。Jacinto Esquivel在雞籠、淡水各村社傳教,學習原住民的語言,了解當地風俗民情。他的著作主要有文法書和語彙書,此外便是兩篇報告,是其見聞所得,是有關當地住民、傳教活動的重要文獻。

報告內容

  〈關於艾爾摩莎島情況的報告〉敘述北台灣原住民分布、語言、習俗、生業。此一報告約有7,175個西班牙字,譯成中文,超過一萬字。全文分為兩大部份,Esquivel在前半篇記載他對台灣原住民的了解,另半篇則談他對西班牙在台統治的建議。

【圖1】報告的首頁。(陳宗仁提供)

  全文首先以西班牙人在雞籠島的據點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城為中心,先敘述此城以東之原住民村社,沿著海岸線往東、再往南,先後敘述北海岸(如Quimaurri、三貂社)、宜蘭、花蓮等地村社;其次敘述San Salvador城以西之村社,包含台灣北海岸的Taparri社、Senar社與淡水河流域的村社。在報告的前半篇,除了社群的介紹外,又著重交通路線,如雞籠與淡水之間的海路、海岸陸路以及使用雞籠河水路的路線等,還有各地物物產與交易情況、社群間的敵友關係、獵首習俗與唐人的欺騙行為。

  下半篇討論西班牙人在台面臨的種種問題,並提出個人的建議。當時問題包含糧食供應不足、勞動力不足、堡壘建設的迫切性、船隻不足與不適用、應設立醫院,這些經營上的問題又可歸結為勞動力缺乏與財源不足。另外有三件西班牙官方要面對並應對的急務,即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威脅、原住民對銀的需求、大明官方嚴禁走私貿易。

【圖2】報告中記錄雞籠的原住民。(資料來源:Boxer Codex@Wikimedia Commons)

報告的重要價值

  這篇報告是1632年前後傳教士Esquivel對台灣情勢的見聞、認知及思考。Esquivel對雞籠、淡水一帶水路交通的描述,這是他的親身經歷,因此對雞籠河的描寫較為詳細;至於對宜蘭、花蓮的描述,特別是此兩地區數十個社名,應是耳聞,而又著重於金與銀之有無,其知識應得自馬賽人。他對北台住民的敘述方式,不再使用雞籠、淡水兩概念(如《馬尼拉手稿》中所見)。另一方面,文中提及的淡水地區不只是有獵首的住民而已,這個地區商業交易也受到西班牙人重視,並提及各地硫磺、藤、鹿皮的採集與買賣,顯示此報告是有關北台灣原住民社會的重要文獻。

  Esquivel的報告傳達出兩個問題,一個是西班牙占領台灣前期有關台灣的知識建構,即他們如何看待與描述台灣的人、事、物;另一問題是,透過Esquivel的報告,可以探討西班牙人於某一時期在台灣據點的處境。他們希望殖民地或各處據點能持續經營,其目的是便利他們在各地傳教。這篇報告表達1632年前後傳教士Esquivel對北台灣原住民的認知,也反映西班牙人在此時期的處境與困境。

  2001年(民國90年)鮑曉鷗等編譯的Spaniards in Taiwan(西班牙台灣史料),收錄本報告的西班牙文本以及英文譯本,並附註釋。2003年(民國92年)李毓中等人據原稿,重新抄寫,並譯成中文,2008年(民國97年)出版《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II)。

參考文獻:
  • 李毓中主編、譯註,《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
  • 李慧珍、吳孟真、周佑芷、許壬馨、李毓中等譯,〈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神父1632年所寫「福爾摩莎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臺灣文獻》54卷4期(2003年12月),頁283-306。
  • 李毓中,〈美麗島還是金「銀」島?!Jacinto Esquivel報告裡的西班牙北臺灣〉,收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什麼人物 為何重要:臺灣史上重要人物系列》(2010年9月),頁18-33。
  • 陳宗仁,〈1632年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報告的解析──兼論西班牙佔領前期的臺灣知識與其經營困境〉,《臺灣文獻》第61卷第3期(2010年9月),頁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