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4
名稱
  • M
    阿里山南北縱貫道路路網
  • I
    鄒族Ceonx ne psoseongana
  • T
    阿里山南北縱貫 A-lí-san-lâm-pak-tshiòng-kuàn
    道路 Tō-lōo
  • J
    阿里山 ありさん
    南北縦貫 なんぼくじゅうかん
    道路 どうろ
  • E
    Alishan North-South Cross-Mountain Road
族別
  • 7C 鄒族 Cou
分類
撰寫者

阿里山南北縱貫道路路網


鄒族縱貫道路

  「阿里山南北縱貫道路」,又稱為「鄒族縱貫道路」,開鑿時間甚早,原為鄒族的社路,日本時代拓寬為理蕃道路,道路北起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南迄茶山村,全段約50-60公里,但目前僅存少數路段。

日本時代的道路利用

  日本時代初期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曾利用此條道路完成鄒族的人類學調查,其隊伍隨後也登山玉山,下抵東埔。日本時代曾設有來吉、十字路、特富野、達邦、頂笨仔、山美等警察官吏駐在所。

道路現況

  2005年(民國94年),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楊南郡、王素娥執行〈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南北縱貫的鄒族道路通過來吉、特富野、達邦、里佳(頂笨仔)、新美(勃仔社)、茶山等鄒族聚落。目前大部分路段已變成產業道路,留有來吉到十字路約1.5公里的道路,其餘變成產業道路,十字路到特富野、達邦到里佳也拓寬成169號縣道,從里佳經鬼山到達山美達娜伊谷的道路約9公里,目前保持良好,步行時間約3小時,途中可眺望里佳瀑布,再以產業道路接新美、茶山等部落,到達曾文水庫上游大埔。

  其中,從里佳經約富尼社(落鳳社),翻過落鳳山西稜、直下達娜伊谷的道路,途中經過1,500公尺的大斜壁,到達俯瞰達娜伊谷的大斷崖上,雖然地形陡峭,但路程短,是早年鄒族往返新美、茶山的道路。

【圖1】阿里山南北縱貫道路路線圖。(鄭安睎提供)

【圖2】特富野古道入口。(鄭安睎拍攝,2009年)

【圖3】特富野古道之路基。(鄭安睎拍攝,2009年)

【圖4】十字路來吉步道的路碑。(鄭安睎拍攝,2009年)

【圖5】阿里山鄉塔山近景。(鄭安睎拍攝,2009年)

【圖6】鄒族達邦社的Kuba。(鄭安睎拍攝,2009年)

【圖7】遠眺樂野部落一景。(鄭安睎拍攝,2009年)

參考文獻:
  • 楊南郡、王素娥,〈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