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3
名稱
  • M
    內文(大龜文)社事件
  • H
    大龜文 Thai-kûi-vùn
    事件 sṳ-khien
  • T
    內文社 Lāi-bûn-siā
    事件 Sū-kiānn
  • J
    ナイブン社 しゃ
    事件 じけん
  • E
    Naibun Incident
族別
  • 3W 排灣族 Paiwan
分類
撰寫者

內文(大龜文)社事件


事件背景

  內文(tjauvu'uvulj)社位於今屏東縣枋山溪上游右岸支流之右岸山腹,是排灣族大龜文酋邦酋長ruvaniyau和tjuleng的居住地,也是酋邦的領導中心,日本時代隸屬高雄州潮州郡枋山支廳管轄。內文社原名tjakuvulj(大龜文)社(清朝以排灣族語直譯大龜文),日本為了區分部落與酋邦之名稱,將原名大龜文社改稱內文社,而以大龜文稱呼整體酋邦部落。

  大龜文酋邦居民來自各方,在利益共生之下逐漸形成23個生命共同體的酋邦部落(日本時代有680戶4,154人)。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於1910-1914年(明治43年至大正3年)實施「理蕃五年計畫—武力押收原住民槍枝」,引起原住民族怨恨而掀起抗日風暴。其中1914年(大正3年)11月17日排灣族大龜文酋邦23社及鄰近親緣酋邦勇士的聯合襲擊內文社警察官吏駐在所最為激烈,造成日軍警與酋邦勇士傷亡慘重,史稱內文社事件,其過程如下。

事件始末

  1914年(大正3年)10月1日,日本於高雄六龜里召集阿緱廳高雄州原住民頭目進行「繳械會議」,並使其觀賞壯大的軍容來震懾部落頭目。會中要求各部落頭目回部落後要把所有槍枝繳送當地警察駐在所,否則將以此壯大的軍容攻擊部落。各部落頭目雖然心不甘,但也只能唯唯諾諾的答應,然而,南部排灣族頭目卻在回家的途中密商襲擊酋邦內之所有日本警察駐在所。

  10月6日,力里酋邦十餘名勇士在騙取力里警察駐在所警部補楨寺佐市答應他們「最後一次用槍枝打獵,再繳出槍械」,後於10月9日破曉時分,襲擊浸水營警察駐在所。是日,大龜文酋邦勇士也協助力里酋邦勇士襲擊力里警察駐在所。訊息傳遍恆春半島,南部排灣族紛紛起義抗日。

  10月10日,大龜文酋邦掀起抗日行動,相繼襲擊殺死草山、內獅頭、內文、加之來、麻里巴等警察駐在所,並下山焚燬枋山支廳、日本農場及漢民庄舍,日警及庄民紛紛逃難至枋寮。

  10月11日,大龜文酋邦抗日消息傳至總督府,日本於是召集桃園、嘉義、台南、阿緱四廳警察,及台東松山部隊及砲兵等685人以機槍、地雷、大砲及二艘軍艦等進攻大龜文酋邦。其中11月17日內文警察駐在所之戰況最為激烈。

  日本經過一個月以武力脅迫大龜文酋邦繳械,但無以見效。於是日本誘騙大龜文酋邦酋長及有勢者並監禁於警察駐在所,受盡凌辱。根據ljaveljave社耆老口述:「數日後ruvaniyau酋長的二弟lulji,自告奮勇地說,我大哥口吃無法說服族人繳械,請放我出去,我來遊說族人繳械,如果不信任我,我願將我二兒子drangadran作為人質。」於是lulji將二兒子送進警察駐在所監禁。日本放走lulji後,他即刻聯絡23個部落代管者及力里、古華、斯文、古樓等親緣酋邦,協助攻擊並營救被監禁於內文社警察駐在所的頭目及有勢者。戰役從清晨對峙到傍晚,雙方死傷慘重。11月17日,上午4時,社民300餘人,從內文警察駐在所之南、北兩側來襲,彈落如雨。日軍警奮力應戰。忽然有一群社民50餘人,揮刀欲闖入小山副長等幹部之宿舍。副長及警部相澤作藏、蕃人事務本署員等,大家合力抵禦社民的攻擊。社民退守約百公尺,時而吶喊,日警也對應之,一直對歭到黃昏。此次接戰中陣亡者有巡查江口俊平、佐佐木酉吉(阿緱廳所屬)、槙野松三郎(臺南廳所屬)、郡司掛淡(臺南廳所屬)、隘勇謝歸(桃園廳所屬)、搬運工1名受重傷而陣亡,相澤警部及當山真功、工藤重助、本田親俊(臺南廳所屬)、平野內恆藏(臺中廳所屬)及搬運工1名受重傷,警部1名、警部補1名、巡查3名、搬運工6名受輕傷。社民遺棄的屍體有5具、槍枝6挺、槍4支。立川廳長急速傳令至南勢湖之吉田警部補,命其攜帶步槍子彈一萬發,趁夜赴援。此時,內田民政長官在恆春,永田隊長在四林格,聽到此消息,兼程回枋寮。

  11月17日內文警察駐在所戰役後,日本人和大龜文酋邦還是不斷的相互攻伐。戰役從1914年(大正3年)10月19日至1915年(大正4年)1月5日,歷時有3個月之久,雙方交戰26回,日本軍警傷亡有63人,原住民死傷沒統計。最後社民在日軍警所到之處焚毀部落,踐踏田園,造成社民糧食缺乏。顛沛流離之下,鴿派之有勢者歸順。但抗日首腦lulji不願歸順,走入深山打算繼續抵抗日本,最後在大鳥萬酋邦kayama酋長的苦心勸說下,首腦lulji同意:「只要不前往枋山支廳(因殺害多名日警唯恐遭到報復),而至台東廳大武支廳,我就願意下山歸順。」

事件後續及影響

  戰爭平息後,日警動員內文部落的壯丁,於內文警察駐在所的西北方,興建戰死日警紀念碑,並要求部落之人經過時,務必行禮膜拜。而在酋邦繳械後,日本就雷厲風行地進行同化政策,部落集團移住,酋邦社會制度解構,大龜文酋邦走入了歷史。

【圖1】大龜文勇士組成隊伍,穿著準備出草戰鬥的服裝。(資料來源:《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2期(1914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PDM))

 

【圖2】枋山市街被大龜文酋邦勇士焚毀的情景。(資料來源:《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7期(1915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PDM))

【圖3】草山中村砲隊對Maraji(馬拉地)社砲擊實景。(資料來源:《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7期(1915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PDM)

【圖4】大龜文事件遇難警察紀念碑。(葉神保提供,2003年)

 

 

參考文獻:
  •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高砂族調查書 第五冊》,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8年。本書有中譯本。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高砂族調查書 蕃社概況》(台北:中研院民族所,2011年)。
  •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志稿》第二卷,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21年。本書有中譯本。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 葉神保,《南蕃事件調查研究》,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