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30
名稱
  • M
    力里社事件
  • H
    力里社 Li̍t-lî-sa
    事件 sṳ-khien
  • T
    力里社 La̍t-lí-siā
    事件 Sū-kiānn
  • J
    リキリキ社 しゃ
    事件 じけん
  • E
    Ljakeljek Incident
族別
  • 3W 排灣族 Paiwan
分類
撰寫者

力里社事件


力里酋邦所指

  力里酋邦位於七佳溪與力里溪之匯合處東南方約4公里,力里溪左岸,浸水營越嶺古道北方山腰,海拔750公尺處,日本時代隸屬枋寮支廳管轄。力里社的排灣族族稱是rarukuruk,語意「生麻」(另一說是「將野獸四足引裂」)。力里社分為大小兩個部落,北邊較低的大部落稱為qinaljan,南邊位在較高的小部落稱為qantju。根據1911年(明治44年)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的調查,當時力里社有261戶,1,058人。酋邦其餘所屬部落分布於大樹林山的東西兩側(tjaljangatuwan、出水坡、kalapan等)。力里酋邦早期是酋長林立,但經過歷史上數次戰役的洗鍊後,已產生最高的酋長──kaulesan。

事件背景

  力里社事件為1914年(大正3年)排灣族南蕃事件之一,發生在1914年(大正3年)年末,是佐久間總督「理蕃五年計畫──押收原住民槍枝」執行的最後一年。力里社事件爆發的原因,日本文獻紀錄的僅是排灣族抗拒扣押槍枝的意識。然而,從排灣族的口傳中可以發現,事件可以追溯到1909年(明治42年)在東部排灣族爆發的柴塱譯(caljengis)社事件。

  當時日警強迫力里酋邦子民搜捕柴塱譯社的抗日分子,遭社民拒絕,於是監禁酋長於枋寮警察駐在所,使之受盡凌辱。日本人平日又嚴格使役社民在浸水營道上擔任郵差的工作,不但工資少,且延遲送信時還要罰款,再加上戲弄部落婦女等因素,更加深了力里社社民怨恨日本人。1914年(大正3年)10月1日力里社社民於高雄六龜里參與日本召開的「繳械會議」後之歸途中,與恆春半島參與繳械會議的排灣族酋長密商襲擊警察駐在所。此襲擊事件驚動了台灣總督府動員,派遣龐大軍警來討伐、掃蕩抗拒之酋邦,其中力里酋邦襲擊浸水營警察駐在所,是排灣族點燃抗日事件的第一槍,之後,恆春半島排灣族紛紛起義抗日。

事件始末

  1914年(大正3年)10月6日,枋山支廳轄內力里警察駐在所勤務警部補楨寺佐市,召集該社的人轉告槍枝繳出的事,社民遵從命令,於8日繳出6挺並說:「我們要繳槍枝之前,一次出獵,獲取大野獸後,回頭繳出槍枝。」楨寺詢問目的地,社民回答「巴塱衛(今台東縣大武地區)的地方」。10月9日破曉時分,力里社數十名社民,攜帶打獵裝備往東方向走,楨寺電話通知浸水營警察駐在所,午前10時左右,大樹林方面喊叫聲大起。巴塱衛郵便局電信土木工在勘驗電話線路至姑仔崙駐在所的報告中說:「我到浸水營駐在所與照巡查對談中,社民10餘名來襲,驚愕之餘,從窗戶躍身逃脫,伏匿於草叢,不久,社民大鬨而離去,這時除瞥見照巡查之妻被殺於門口之外,其他不知有何狀況。」

  事後經巴塱衛支廳前往探查,發現山岸、照兩巡查其妻與子女的5名屍體橫臥於房屋內外,除小兒2人外,其餘皆被割去頭顱。當日力里警察駐在所勤務警部補楨寺認為可疑,派西川、犬伏兩巡察也前往窺視。忽然那時約150名社民開槍進逼力里警察駐在所,楨寺跑出門外,想要規勸社民,但和西川、犬伏兩巡查均在路上被殺死,社民趁勢闖入警察駐在所,殺害酒井巡查夫婦及楨寺警部補的妻子。被殺害的日警眷屬共11名,情況悽慘無比。只有巡查補乘亂從窗戶逃走,潛行於林中,急速地到枋寮支廳報告。

     1914年(大正3年)10月11日,消息傳至總督府,日本政府乃自嘉義、台南、阿緱等三廳,緊急召集警部3名、警部補6名、巡查200名,再命駐台東之松山隊長,抽出其屬下一個部隊及砲隊,赴援枋寮、枋山兩支廳轄內。翌日夜半,搜索隊以枋山支廳長等8名為響導,自枋寮出發,於上午5時30分占領力里舊社高地,各隊在此布陣。從10月14日起至翌年(1915年)1月20日止,日軍警以山砲、機槍、地雷、軍艦等現代武器進攻力里社。雙方衝鋒陷陣,其中以12月29日戰況最為激烈。永田隊長命搜索隊本部配屬今澤警部,視察駐屯於力里舊社高地之草村部隊陣地。適有田中部隊隊員前來新開庄,乃待其回程時一同上山。經過該部隊守備地後方約300公尺處埋伏的社民突起於道路北側,彈雨如注。今澤警部指揮警戒員對抗,但地形對日警不利,巡查正原重治、阿部權之助等受槍傷。

  根據力里社口述:「日本反擊……不久死傷不少,我們力里社人集結等候在路上……在tjuacuqu的地方獵殺日警……licung cigalje(qinaljan社人)獵殺二個高級警官。」

  此戰役歷時3個月餘,雙方激戰9回,日本軍警、隘勇、搬運死傷39人,原住民死傷沒有統計。最後力里酋邦社民不敵日本精良武器,退避山林,而日軍警所到之處,焚毀房屋,踐踏農作物,最後社民不得不歸順日本。

事件後續及影響

  酋邦中的鷹派威嚇鴿派不可前往歸順。但是日本不放棄,數次派pailjus社(白鷺,今來義鄉南和村)的djaumaumaq(外交使者)前往遊說,才由次高的頭目kazangiljan代表前往約定的地點歸順。事件後,日本唯恐此強大的酋邦再起抗日,遂以豐厚之禮餽贈酋長,而對殘餘流竄深山的抗日分子認為已無力抗日,就視為放逐。

  力里社事件是1914年(大正3年)排灣族南蕃事件最先起義的酋邦,致使整個恆春半島的排灣族紛紛起義抗拒繳械。事件後,日本強制部落遷徙並嚴厲實施同化政策,造成酋邦社會組織解構,文化失傳,影響民族發展。

【圖1】捍衛浸水營道的警察及眷屬。(資料來源:毛利之俊,《東台灣展望》(1933),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建檔(CC BY-NC 3.0 TW +)@國家文化記憶庫)

【圖2】南蕃事件浸水營警察官吏駐在所遇難紀念碑。(資料來源:毛利之俊,《東台灣展望》(1933),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建檔(CC BY-NC 3.0 TW +)@國家文化記憶庫)

【圖3】接獲Ri-ki-ri-ki社叛亂,阿緱廳派出搜索隊趕赴現場照片。(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台灣寫真帖》第1卷第2集(1914年),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CC BY-NC 3.0 TW)@開放博物館)

【圖4】枋寮公學校前庭舉行搜索隊解散典禮。(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7集(1915年),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典藏(CC BY-NC 3.0 TW)@開放博物館)

參考文獻:
  •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志稿》第二卷,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21年。本書有中譯本。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高砂族調查書 第五冊》,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8年。本書有中譯本。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高砂族調查書 蕃社概況》(台北:中研院民族所,2011年)。
  • 葉神保,《南蕃事件調查研究》,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