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25
名稱
  • M
    初來事件
  • I
    布農族待確認
  • H
    初來 Chhû-lòi
    事件 sṳ-khien
  • T
    初來 Tshoo-lâi
    事件 Sū-kiānn
  • J
    ソラヤズ事件 じけん
  • E
    Sulaiyaz Incident
族別
  • 4B 布農族 Bunun
分類
撰寫者

初來事件


緒論

  初來事件於官方文獻《理蕃誌稿 第四編》(1932)紀錄為〈タハミ分遣所ノ蕃害」〉,事件發生於1919年(大正8年)4月12日,位於台東新武呂溪下游北岸的タハミ分遣所(Tahami)遭來訪的布農族巴里蘭社(Palilan)族人襲擊,該所的遠山留作巡查身亡,經調查襲擊者為新武呂溪流域北岸的領袖人物Makili。該事件為突發的治安事件,並未擴大為區域連鎖事件,事發同年,北方花蓮港廳的八通關警備線完工,布農族區域不穩情勢再現。

所涉民族

  本案為台東廳新武呂溪下游北岸的巴里蘭社布農族人發動,所涉及相關民族除日本巡查外,也以布農族為主。

事件背景

  本事件發生前的1915年(大正4年),管轄涵蓋新武呂溪流域「蕃地」在內的「里壠區」(今台東縣關山鎮)正式升格為「里壠支廳」,以支廳級規格加強針對布農族人的警備工作,該年年末自台東廳北絲鬮溪(今台東縣延平鄉)左岸到花蓮港廳的姑藥溪(今花蓮縣瑞穗鄉)共23日里(約92公里),設置了配備複式通電鐵條網的警備線,沿著中央山脈東側山麓進行出入封鎖。參考《理蕃誌稿 第四編》之通報,自1916年(大正5年)起,警備線沿線頻繁發生襲擊、觸電或踩踏地雷致死的案件;1917年(大正6年)總督府就此情形召開「南蕃協議會」,最終決議仍以警備線封鎖、橫斷道路開拓,取代大規模討伐。同年9月海端社申請臨時歸順而移住至警備線附近,由日本政府提供開墾田園。1918年(大正7年),新武呂溪各部落比照前例申請臨時歸順,日本政府於海端社設置交易所,但仍有上游族人不願進行歸順,且申請臨時歸順的族人亦有持續發動對日襲擊。由此,本事件背景係延伸1914年-1915年(大正3-4年)間區域局勢不穩,沿著警備線周邊據點所發動的零星襲擊。

事件始末

  依《理蕃誌稿 第四編》〈タハミ分遣所ノ蕃害〉記載,4月12日當日タハミ分遣所巡查遠山留作值班時,有巴里蘭社壯丁4名通過閘口後進入分遣所辦公室躲雨,其中1人請求遠山巡查提供包裝紙以免攜帶的食鹽潮濕,該員前往宿舍提領時遭尾隨者砍殺,2名隘勇見狀逃出通報鄰近的瀧ノ上分遣所(今台東縣海端鄉境內),襲擊隊獵首取得槍彈後離去。

事件結果與後續影響

  本事件在歷史過程裡雖無立即且顯著的後續影響,但發動襲擊的Makili仍以其領袖身分持續發揮影響力。依《理蕃誌稿 第五編》(1938)〈新武路奧蕃及八通關越蕃情〉記載,1923年(大正12年)9月20日,本案發動者Makili在巴里蘭社頭目斡旋下,曾與新武路駐在所金川又次郎警部補會面,金川要求歸還遠山巡查之首級及當時取走的槍彈,遭到Makili拒絕,雙方不歡而散。1924年(大正13年),經過5、10月警察航空班的「蕃地飛行」──特別是於10月炸射了Makili所居住的一阿比社(I-avi)後,Makili繼5月繳交初來事件擄獲槍枝並殺豬賠罪後,再於11月18日提供2隻豬到新武路駐在所向警務課長賠罪,聲稱當時取得的槍枝已在山崩中被掩埋,希望向日方賠罪取得交易與醫療等福利。

  此外,就《理蕃之友》第一期(1932)9月號〈信仰を利用したる操縱の成功〉,作者指出Makili不只發動了1919年(大正8年)初來事件,也與Lamata Sinsin聯手於1921年(大正10年)發動「第一次逢坂事件」。雖然經歷前述警察航空班炸射,Makili繳交槍枝,但始終未見遠山氏等人的首級。1932年(昭和7年)7月,Makili因惡夢纏身加之家族有人死亡,在地的寺澤芳一郎警部補藉機策動其歸還首級「贖罪」,最後由Makili潛回Lamata Sinsin所居住的伊哈諾班地區(I-hanuban),將首級及原新次郎警部軍刀帶回,該首級被認定就是タハミ分遣所的遠山留作巡查。

相關文化資產

  本事件無直接文化資產留存,但海端鄉初來部落附近的關山圳水利公園,設有「初來事件抗日英雄紀念碑」,記載Makili事蹟。

相關研究概況

  本事件雖無研究專著,但謝博剛曾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地區近代史研究為題完成學位論文,其內容涵蓋與本案相關的區域歷史結構及過程。

【圖1】初來事件抗日英雄紀念碑。(謝博剛拍攝,2025年)

【圖2】初來事件抗日英雄紀念碑碑文內容。(謝博剛拍攝,2025年)

 

 

參考文獻:
  •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志稿》第三卷,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2年。本書有中譯本。吳萬煌、古瑞雲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三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志稿》第四卷,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8年。本書有中譯本。吳萬煌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四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理蕃の友(復刻再版發行)》,東京:綠蔭書房,1993年。本書有中譯本。陳連浚、黃幼欣、陳瑜霞譯,《理蕃之友 中文初譯本》(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年)。
  • 謝博剛,〈中介著的視點:卑南溪流域布農族地區近代社會影像誌(1880-1950)及博物館再現〉(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