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埔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中埔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013CP。評鑑等級:【查】無【資】孤立地點
中埔考古遺址位於嘉義中埔鄉水源地淨水場東北側,石硦溪北岸的河階上。保存狀況不詳。
1977年臧振華發現。1995年4月13日普查(第三期)項下發現。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Naso hexacanthus 【別名】打鐵婆、剝皮仔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約75公分,體呈橢圓形而側扁,25公分以上之成魚舌黑色。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體背側褐色至藍灰色,體腹側黃色。一般體側無任何斑紋,...
萬華考古遺址位在台北市萬華區。遺址年代距今新石器時代中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類型屬於訊塘埔文化/圓山文化。遺址代碼:6307WH。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萬華考古遺址位於桂林路、老松國小一帶,已被現代建築及道路淹沒。可能已經受到嚴重破壞。 劉鵠雄發現。2004...
北投.田心子考古遺址位在台北市北投區。遺址年代距今8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十三行文化埤島橋類型。遺址代碼:6312PT.THT。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北投.田心子考古遺址位於中央北路二段257巷與大業路、中央北路二段之間田心子聚落旁。周邊接水田,可能遭翻土破壞,大...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 Poaceae) 【學名】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別名】 蟋蟀草、牛頓草、牛信棕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公分。鬚根,根系深。假莖由葉鞘構成,堅韌,稈叢生,基部白。葉線形,先...
【科名】笠藤壺科(Tetraclitidae) 【學名】Tetraclita kuroshioensis 【型態特徵】 體殼成圓錐形火山狀,顏色呈綠色,殼底有像蜂巢狀之細管。背板通常具呈銳利的喙狀,成體殼底直徑達40公釐。雌雄同體,有很長的可伸縮呈細管狀的雄性生殖器,...
歸崇II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春日鄉。遺址年代距今70年。文化類型屬於排灣文化。遺址代碼:1331KC2。評鑑等級:【查】【資】重要遺址 歸崇II考古遺址位於春日鄉歸崇村,海拔高度500公尺。於西北向之稜線上,向西可俯視林邊一帶之廣大平原,晴天時更可遠眺小琉球,東面則是力里溪谷之腹地。19...
香山·內湖考古遺址位在新竹市香山區。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803HS‧NH。評鑑等級:【查】【資】孤立地點 香山·內湖考古遺址位於香山區內湖里,海拔高度5-10公尺。內湖路鹽水港口附近北側內湖路108巷底龍正宮前的空地,即為遺址所在,土...
公埔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富里鄕。遺址年代距今35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卑南文化。遺址代碼:1510KP。評鑑等級:【查】第一級【資】指定遺址【文】縣市定遺址 公埔考古遺址位於石牌村石牌聚落南側約200公尺,台9線中興橋東北側、公路以東約150公尺的小山丘頂與東側緩坡平台,山丘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