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吊橋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桃源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6CSTC。評鑑等級:【查】1.43【資】一般性遺址
舊社吊橋考古遺址位於荖濃溪左岸,舊社對岸東南方台地;坡度在5度左右;石質土。耕種、設置吊橋、公寮、墳墓造成破壞。
1993年8月14日劉益昌等發現。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靜浦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豐濱鄕。遺址年代距今800-20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文化靜浦類型。遺址代碼:1508CP。評鑑等級:【查】第二級【資】重要遺址 靜浦考古遺址位於豐濱鄉靜浦村靜浦國小與台11線公路周遭範圍,為秀姑巒溪河口右岸第二級河階地。靜浦國小慶豐樓後方竹林除為本遺址中心外,亦...
老崩山考古遺址位在新北市石門區。遺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文化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晚期。遺址代碼:0122LPS。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老崩山考古遺址位於台2線淡金公路南側23號橋之東南方,沿著公路過橋至老梅街約300公尺,距老梅溪口約500公尺,怡祥寵物公司附近...
【科名】骨螺科(Muricidae) 【學名】Drupa morum 【型態特徵】 貝殼厚重,呈拳頭形或半球形,長約可達5公分,螺塔低矮,體層大而圓,殼表呈白色、灰棕色至棕色,突瘤(棘)黑色。在潮間帶浪大處者棘突較短,亞潮帶者棘刺較長,且大都附著一些石灰質和珊瑚藻,擬...
【科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學名】Ipomoea indica (Burm. f.) Merr. 【別名】野牽牛、番仔藤、番薯舅、碗公花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莖有纏繞性,稀匍匐生長,偶被柔毛。單葉互生,闊卵形或圓形,稀3裂葉,長4-10公分,寬3...
【科名】菊科(Compositae / Asteraceae) 【學名】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Bip. 【別名】鬼針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100公分,莖方形,直立,基部偶木質化,分枝多,全株光滑。羽狀...
武罕考古遺址位在宜蘭縣冬山鄉。遺址年代距今600-200年。文化類型屬於十三行文化舊社類型。遺址代碼:0208WH。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武罕考古遺址位於冬山河北岸,砂港排水溝渠北側,武罕聚落一帶。遺址範圍除了聚落建築外,主要受水田農耕影響。 1987年黃士強...
【科名】桑科(Moraceae) 【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L’Hér. ex Vent. 【別名】 鹿仔樹、楮樹、楮、奶樹、乃樹、紙木、桑穀 【形態特徵】 落葉中小型喬木,可高15公尺。樹皮灰褐色,...
同安村I考古遺址位在彰化縣芬園鄉。遺址年代距今30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維新庄類型。遺址代碼:0709TAT1。評鑑等級:【查】1.36【資】一般性遺址 同安村I考古遺址位於枋樹腳聚落西南方,寶藏寺西側上方台地面。地處貓羅溪西側河階台地,土質為洪積紅壤。受養雞場、軍營及種植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