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isar-B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那瑪夏區。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227NGS-B。評鑑等級:【查】1.43【資】一般性遺址
Nagisar-B考古遺址位於A地點相同河階之南側;地勢向西南緩傾;石質土。受農作破壞,並為雜草覆蓋,遺址詳細情形無法確定。
1993年8月16日劉益昌發現。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緒論 1915年(大正4年)5月12日,於花蓮秀姑巒溪上游拉庫拉庫溪的喀西帕南駐在所,以喀西帕南社(Qasivanan)布農族人為首向駐在所發動襲擊,造成所內警察人員重大傷亡,更進一步觸發該流域後續抵抗行動。本事件凸顯布農族人對於槍械扣押沒收政策的不滿,更反映東台灣布農族區域自1914年(...
校址在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昇平路84號。 學校位在通往紅葉村的入口旁,校地面積0.647公頃。學區包括桃源村,下里、鹿鳴2個部落。桃源村(Pasikau)位於鹿野溪北岸,「Pasikau」卑南族語意指「竹子很多」。此地原為卑南族初鹿社傳統領域,後成為內本鹿(現鹿野溪流域區域)布農族人居住部落...
位於台東縣海端鄉擾頂村紅石5鄰28號,隸屬布農中會。 1947年(民國36年),胡文池牧師前往東部布農族群的村落傳教,學習布農族語,並在1949年於關山成立《聖經》講習,講授《聖經》故事、基督教義,並傳授布農族羅馬文字、日語聖詩、布農奮興短歌,吸引許多族人,不少人入信。1950年(民國...
位於台東縣延平鄉武陵村明野路44號,隸屬布農中會。 1948年(民國37年)1月,基督教首次傳入武陵村,由胡文池牧師(Husung)同本族的劉傳牧師(Taliban)展開,初信者有邱登德(Aziman)、邱振郎等人。由於當時基督教受到族人強烈反對,宣道師和信徒被迫離開村莊,邱登德不得已...
部落概述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人和村7-10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05戶【總人口數】32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75人55%【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46人45%【民族比例】布農族54%、泰雅族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卓樂17鄰62號,隸屬布農中會。 卓樂教會位於卓清村的卓樂部落,這是一個以布農族群為主的部落。 1946年(民國35年),東里教會的朱阿生長老來到卓樂傳教,後來未能持續而無果。1949年(民國38年),胡文池牧師、劉傳牧師再到卓樂佈道,初信者有黃金松、田...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5鄰63-1號,隸屬布農中會。 1934年(昭和9年),日本政府在崙天部落開辦瘧疾防治講習班,學員中有基督徒,名為奧山,因日本政府嚴格禁止基督教,因此奧山只能祕密向同學黃阿玉、黃秀英姊妹傳福音。1947年(民國36年)2月,富里教會牧師和數名信徒來村傳福音;4...
緒論 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上午7時所爆發的第二次逢坂事件,是由台東新武呂溪北岸的杜庫坂社(Istukban)與布拉克桑社(Bulaksang)布農族人,針對關山越警備線上的逢坂駐在所所發動的襲擊行動。雖然當局曾發動炮擊威嚇與大規模搜查,但最終於花蓮港廳以歸順式型態處置投降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