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泉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滿洲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324CC。評鑑等級:【查】無【資】孤立地點
出泉考古遺址位於九棚村南仁路近海之平緩沙丘地,距鼻頭礁南約700公尺之番薯園內,現為放牧地。保存狀況不詳。
1985年李光周等發現。1994年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科名】小蘗科(Berberidaceae) 【學名】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on 【別名】獨腳蓮 【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株高20-50公分。根莖匍匐,粗壯,結節狀,具凹陷葉痕,長約9-19公分。單葉或上部分叉,具長柄。盾狀...
「杵音」由來 杵音文化藝術團位在台東縣台東市的馬蘭部落(阿美族語Falangaw),1997年(民國86年)由郭子雄(族名Tayo)、高淑娟(族名Panay)創立。創辦人將團名定為「杵音」,是因「杵、臼」是原住民生活中重要之必需品,「杵」象徵動力來源,而「臼」則呈現原住民生命的泉源,杵音即...
東麓考古遺址位在新北市三峽區。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109TL。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東麓考古遺址位於大豹溪北側丘陵地。北114道路約6.1公里一岔路,直下再上陡坡約2.9公里,可到遺址中心(有木255號,許進富宅)。 1996年許進富發...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 Poaceae) 【學名】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別名】 蟋蟀草、牛頓草、牛信棕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公分。鬚根,根系深。假莖由葉鞘構成,堅韌,稈叢生,基部白。葉線形,先...
【科名】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學名】Astronia formosana Kaneh.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枝條光滑。幼葉主脈被毛,成熟葉被絨毛,三出脈,橢圓形,先端漸尖,葉基鈍形,全緣,長9.5-18公分,寬4-7.2公分,葉柄長1-2.6公分。...
族別 巴宰族。 身分 岸裡社酋長。岸裡社位於今台中市神岡區舊大字大社。已知在任時間含1654-1656(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十一任駐臺行政長官Cornelis Caesar任內第2-4年)。「岸裡社」又名「斗尾龍岸社」。尹士俍《臺灣志略》載:「東北隅為岸裏社(舊傳為斗...
Hanabai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HNB。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Hanabai考古遺址位於仁愛鄉親愛村,海拔高度850-870公尺。濁水溪南岸,在今日松林社北方的低位河階地,隔濁水溪與Bulaii遺址相望,土質為深褐色砂質...
北社尾考古遺址位在嘉義市西區。遺址年代距今4500-3500年。文化類型屬於繩紋紅陶文化。遺址代碼:2002BSW。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北社尾考古遺址位於西區北湖里,海拔高度26-50公尺。牛稠溪中游南岸支流之河階地,賢達路171-1號對面農地,遺址目前為私人農地旁地勢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