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林路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滿洲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屬於響林類型。遺址代碼:1324FLL。評鑑等級:【查】無【資】重要遺址
福林路考古遺址位於福林路42號前之棄耕稻田上。尚存數具石板棺棺槨,棺內不見遺留。
1984年李光周等發現。1986年黃士強等試掘。1994年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本書係教育部為能更周全擬定原住民族教育政策,針對原住民族教育之理念、目標、教育現況、當前教育問題分析以及執行策略等項目,委託編寫之白皮書。惟白皮書共出版兩本,分別於2010、2011年(民國99、100年)出版,書名有異,各為「原住民教育政策白皮書」(共5章,計19頁)及「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
深橋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豐濱鄕。遺址年代距今4500-3500年/1500-350年。文化類型屬於東部繩紋紅陶文化/靜浦文化水璉類型。遺址代碼:1508SC。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深橋考古遺址位於台11線公路蚊仔山橋(28號橋)與深橋(29號橋)之間台11線公路西側的緩坡...
【科名】蜜蜂科(Apidae) 【型態特徵】 台灣常見的蜜蜂為中華蜜蜂(Apis cerana)、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中華蜜蜂體毛多,腹部體節偏黑褐色,頭盾基部具三角形黃斑,後足黑色,翅長小於9公釐。意大利蜂體毛多,腹部體節偏黃色,少數偏黑褐色,頭盾基部具三角形...
【科名】榆科(Ulmaceae) 【學名】Celtis formosana Hayata 【別名】 台灣朴樹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幹灰白色,具痂狀突起。單葉互生,長卵形,長5-13公分,寬3-5.5公分,先端漸尖,歪基,鋸齒緣,光滑無毛,紙質。單性花,腋生,雄...
原住民族傳統上沒有「音樂」的概念,自然也就沒有「樂器」的概念,也沒有統稱「樂器」的詞語。 事實上,原住民族的樂器種類十分多樣,但整體而言使用樂器的機會不像歌唱那樣頻繁,而且樂器也甚少做為歌唱的伴奏之用。同一種樂器在不同族群的功能大致上是相同的,但仍有使用情境、年齡、性別上的些微差異。蘭...
【科名】芸香科(Rutaceae) 【學名】Zanthoxylum pistaciiflorum Hayata 【別名】 剌葉山椒、楷葉山椒 【形態特徵】 多年生灌木或喬木,分枝直立,全株具芳香味。三出複葉,互生,小葉長倒卵形,長4-8公分,寬2-2.5公分,革質,...
【科名】蘭科(Orchidaceae) 【學名】Dendrobium chryseum Rolfe 【別名】 木槲蘭、細幹石斛 【形態特徵】 附生性草本,莖直立,叢生,表面常被黃綠色葉鞘,節間黃色,節明顯。葉兩列互生,窄長橢圓形,先端鈍,葉基漸窄,革質。穗狀花序側生...
社腳II考古遺址位在台中市大肚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番仔園文化鹿寮類型(晚期)。遺址代碼:0616SC-II。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社腳II考古遺址位於大肚區社腳里,海拔高度48-50公尺。目前均為水稻田與零星民宅,隔沙田路面對船仔頭遺址,南側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