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I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滿洲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屬於南仁山類型。遺址代碼:1324LT1。評鑑等級:【查】無【資】一般性遺址
里德I考古遺址位於滿洲鄉第22公墓南方之山腰緩坡平台上。
1985年李光周等發現。1994年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57號,隸屬太魯閣中會。 本會成立的雛形,是源自姬望(Ciwang)於佳民林第1班姪子(Iyang-Wacih)家中舉行祕密聚會,後來有Lihaw-Banah、Lawking-Ciwang、Lawking-Toking等信徒召集聚會。日本人離開台灣後,因信徒聚會日...
士林II考古遺址位在苗栗縣泰安鄉。遺址年代距今300年內。文化類型屬於士林系統。遺址代碼:0518SL-II。評鑑等級:【查】2【資】孤立地點 士林II考古遺址位於士林村50-2號民宅後方農地,山坡竹林下方緩坡地。遺址所在地是大安溪上游北岸的緩坡台地。現為四季豆及甜柿果園。 ...
【科名】鯉科(Cyprinidae) 【學名】Onychostoma barbatulum 【別名】苦花、齊頭、福山魚、台灣鯝魚、台灣鏟頜魚 【型態特徵】 中小型魚類,常見成魚體長6-25公分,大者可達50公分。體延長,側扁型,呈長筒而圓滑之流線型。有兩對極小的...
田本はる菜,《山地のポスト・トライバルアート―台湾原住民せデックと技術復興の民族誌》(山地的後部落藝術──台灣賽德克族技藝復興的民族誌),北海道:北海道大学出版会,2021年。 本書概述 本書是一部民族誌,以田野調查為基礎,記述賽德克族「編織」技術以及此技術在實際社會中運作的樣貌...
【科名】菊科(Compositae / Asteraceae) 【學名】Cirsium kawakamii Hayata 【形態特徵】 莖直立,被絨毛。莖生葉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深羽裂,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至線形,葉緣疏具棘刺。頂生頭狀花序,具短梗,總苞扁球形,表面...
Wayeou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仁愛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3WY。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Wayeou考古遺址位於北港溪東岸,北港溪與發祥溪匯流處溪南岸的高位河階上,與Sebayan遺址隔溪相望,在其南方,為一斜坡地。現種植高麗菜,由遺址平坦的現況研判...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福祥路85巷5號5樓,隸屬布農中會。 1960年代,前往都市發展的原住民信徒在平地各教會間流浪,找不到歸屬。1979年(民國68年),台灣神學院的學生司雄、余新雄和陳榮福牧師等人,召集旅外布農族人在台北市撫順街的山地服務中心聚會,與會者約有40人。1984年(民國73年...
概述 (族別)道卡斯族。(身分)有兩個身分,其一為大甲西社業主,其二為大甲西社番。大甲西社位於今台中市大甲區舊大字社尾。(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773-1881(乾隆38年起至光緒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