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得路考古遺址位在屏東縣滿洲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324WTL。評鑑等級:【查】無【資】孤立地點
萬得路考古遺址位於萬德路聚落西側,港口溪左岸河階上之土地公廟左前方。保存狀況不詳,可能已遭摧毀。
1984年李光周等發現。1994年普查(第二期)項下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崁頂III考古遺址位在新北市淡水區。遺址年代距今4500-3500年。文化類型屬於訊塘埔文化。遺址代碼:0110KT3。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崁頂III考古遺址位於育英國小西方約200公尺,台2乙線轉彎處北側紅土台地面,南側約50公尺的台地下緣緩坡為崁頂V遺址。發現當...
三和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太麻里鄉。遺址年代距今2000-1500年。文化類型屬於三和類型。遺址代碼:1409SH。評鑑等級:【查】2.36【資】重要遺址 三和考古遺址位於三和村西側面向海的山坡上,東距台9公路450公尺,由三和車站旁的產業道路上行約600公尺左轉可達。 遺跡有石...
概要 人類為了美觀、身分認同、地位標示等各種目的,以切割、燒傷、毀損骨骼、刺青等方式,進行身體毀飾(Body modification)的現象,普遍見於各個社會。這其中,最為普遍廣泛的莫過於刺青(tattoo)。刺青是人類自古代以來的身體加工行為。刺青有2種,有經由皮膚腐蝕、潰瘍...
【科名】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學名】Crinum asiaticum L. 【別名】 允水蕉、文殊蘭 【形態特徵】 多年生大型草本,株高1-1.5公尺。具粗壯球莖,徑6-15公分。葉螺旋狀叢生莖頂,基部抱莖,長劍形下垂,長100公分,寬8-12公...
【科名】菊科(Compositae / Asteraceae) 【學名】Solidago virgaurea L. var. leiocarpa (Benth.) A. Gray 【別名】柳枝黃、大葉七星劍、老虎尿、山白菜、金邊菊、黃花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約...
【科名】木犀科(Oleaceae) 【學名】Jasminum nervosum Lour. 【別名】 白鷺鷥花、白茉莉 【形態特徵】 蔓性常綠灌木,全株整體平滑,分枝性柔軟,老莖木質化,嫩莖被毛,莖深綠色。單葉對生,葉紙質或近革質,深綠色,具短柄,卵狀,長約3-4公...
大丘園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民雄鄉。遺址年代距今3000-2000年。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005TCY。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大丘園考古遺址位於民雄鄉大崎村,海拔高度77公尺。由166線39.9公里南側進入約300公尺,正法宮(大丘園12-1號)南側的丘陵緩坡前緣的台地上...
【科名】雀鯛科(Pomacentridae) 【學名】Amphiprion frenatus 【別名】小丑仔、小丑魚、紅小丑、白條海葵魚 【型態特徵】 體型為橢圓形且側扁,眼睛中大,上側位,口小。尾鰭呈圓形。體色為橘紅色成熟雌魚體色較暗。幼魚體側具3條白色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