壢坵第二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太麻里鄉。遺址年代距今2000-1500年。文化類型屬於三和類型。遺址代碼:1409LC2。評鑑等級:【查】1.5【資】一般性遺址
壢坵第二考古遺址位於金崙溪右岸,壢坵聚落東南方約300公尺的河階上。遺址大部分因農耕而受到破壞。
1993年劉益昌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族別 西拉雅族。 身分 哆囉嘓社酋長。哆囉嘓社位於今台南市東山區舊大字番社。已知在任時間含1656(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十一任駐臺行政長官Cornelis Caesar任內第4年)。 事蹟 《熱蘭遮城日誌》載:「(1656年)3月7日。從Dorcko哆...
族別 巴布薩族。 身分 柴坑仔社通事。柴坑仔社位於今彰化縣彰化市舊大字阿夷。已知在任時間含1829-1831(道光9-11年),有通事戳記為憑「理番分府給柴坑仔社通事苗慶豐長行戳記」。 事蹟 1829(道光9年),通事苗慶豐,收到彰邑內佃人陳四裕繳納田租銀。...
族別 道卡斯族。 身分 吞霄社土官。吞霄社位於今苗栗縣通霄鎮舊大字番社。已知在任時間含1699(康熙38年)。 事蹟 1699(康熙38年),土官卓个等人,因漢通事黃申不斷徵派社番服勞役,導致社番不滿,因此殺通事黃申及其同夥數十人。「大清康熙三十有八年二月,...
在經歷了漫長的史前時期之後,台灣最早被歷史文獻記錄的在地人群,是居住在島內各地的原住民族,他們之中的許多族群已熟悉使用陶器,無論是在製作方式或燒造技術,皆具備了相關知識與能力,而這應該是繼承了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實踐經驗與區域文化的悠久傳統。 在台灣原住民族社會的物質文化脈絡中,陶器的運用...
【科名】菊科(Compositae / Asteraceae) 【學名】Dendranthema arisanense (Hayata) Y. Ling & C. Shih 【別名】野菊花、白菊花、苦薏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1公尺以上,分枝多,莖直立...
族別 凱達格蘭族。 身分 龜崙社土目。龜崙社位於今桃園市龜山區舊大字新路坑。已知在任時間含1752(乾隆17年)。「龜崙社」又名「奇崙社」。尹士俍《臺灣志略》載:「龜崙社(又名『奇崙』,有遠年內山翻出居搭樓溪,即呼為「搭樓番」,附居此社內,無另名社)」。見《臺灣志略》。 ...
瑞穗•猴子山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瑞穂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509JSHTS。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瑞穗•猴子山考古遺址位於秀姑巒溪曲流北岸河階地,猴子山(標高184公尺)西南側河階平台上的獨立小丘(標高118公尺)。遺物分布...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 Poaceae) 【學名】Cymbopogon nardus (L.) Rendle 【形態特徵】 多年生大型草本,根莖粗壯,植株高可達200公分,稈叢生,全株具芳香。葉叢生,線形,表面光滑,葉鞘基部暗紅色,基生,覆瓦狀,宿存,葉舌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