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太麻里鄉。遺址年代距今2000-1500年。文化類型屬於卑南文化。遺址代碼:1409CH。評鑑等級:【查】1.14【資】一般性遺址
正興考古遺址位於正興聚落介達國小西南約400公尺,產業道路兩側耕地附近。遺址局部因耕作而受到破壞,局部保存尚可。
1993年劉益昌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關渡考古遺址位在台北市北投區。遺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3800-3200年/3800-2800年/2800-1800年/1800-350年。文化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晚期/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十三行文化晚期。遺址代碼:6312KT。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
大林I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魚池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09TL1。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大林I考古遺址位於東光橋西南側約600公尺的大型山凹之緩坡地帶及其下方平地,西南側隔一突稜、小溪約600公尺為大林第2地點。 1929年甲野勇發表曾...
穿越泰雅族、太魯閣族領域而過 清代「蘇花北路」(蘇花道路)起點為宜蘭縣蘇澳鎮,終點為花蓮縣新城鄉,通過泰雅族南澳群與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全長約115.2公里,無族語稱呼。 「蘇花道路」修築目的為籌辦台灣防務與推行「開山撫番」的工作,1874年(同治13年)陰曆6月夏獻綸從蘇澳起工...
【科名】菊科(Compositae / Asteraceae) 【學名】Eupatorium clematideum (Wall. ex DC.) Sch. Bip. 【別名】澤蘭、山澤蘭、尖尾風、山瑞香、羊角草 【形態特徵】 灌木狀蔓性草本,莖細長,直立或平展,枝葉無毛...
【科名】棕櫚科(Palmae / Arecaceae) 【學名】Livistona chinensis var. subglobosa (Hassk.) Becc. 【別名】 扇葉蒲葵、散葉蒲葵、近球蒲葵、球蒲葵、鐵力木、扇椰子、葵扇子、蓬扇樹、木葵、箑 【形態特徵】 ...
【科名】防己科(Menispermaceae) 【學名】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 【別名】 苦藤、佛珠藤、伸筋藤、舒筋藤 【形態特徵】 落葉高大藤木,莖極長,肥厚,嫩枝綠色,具條紋和柔毛,老枝黃色。葉心形,長8-14公分,寬6...
頭社第14地點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魚池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09TS14。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頭社第14地點考古遺址位於內凹子民宅1號南側的緩坡地,平和橋南約200公尺處,位於頭社盆地南側。南側約400公尺為第5地點。 1902年...
一、此類神話傳說的概要情節 在大多數的故事中,熊與豹曾是兄弟、好友或具有親密關係的同伴。 熊與豹之間的矛盾,普遍源於互相裝飾、畫圖或刺青時產生的不對等與惡意行為。 熊對豹的背叛與羞辱行為極為憤怒,後續發展在不同族群間有數種變形:有些版本中熊選擇原諒,雙方言歸於好,豹承諾會將日後狩獵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