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高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大武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屬於尚待調查。遺址代碼:1410TCK。評鑑等級:【查】1【資】一般性遺址
大竹高考古遺址位於大竹高聚落附近的山麓緩坡,舊日本警察駐在所附近。遺址局部因果樹而受到破壞,局部保存尚可。
1933年安倍明義地表調查。1993年劉益昌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開山撫番」道路修築背景 牡丹社事件發生後,1874年(同治13年)陰曆3月22-23日,日本派兵來台,於琅嶠(屏東縣恆春鎮)登陸,藉口討伐「生番」。清國有感於事態嚴重,先派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帶領輪船、兵弁,以巡閱為外,前往台灣生番一帶查看,不動聲色,相機籌辦」。4月14日,沈葆楨獲進一步授權為...
部落概述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全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59戶【總人口數】85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806人94%【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1人6%【民族比例】泰雅族86%、阿美族1%、太魯閣族1%、其他5%。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高義里6鄰高義蘭56之3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9-1951年(民國38-40年),孫雅各牧師,由陳忠輝牧師陪同先後五度往返本部落。當時交通不便,只好跋山涉水,到達高義蘭部落佈道。最初以姜賢文長老的家作為初期聚會場所。 1952年(民國41年)由新竹縣尖石鄉...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鳳林鎮山興里11-15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01戶【總人口數】22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83人83%【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38人17%【民族比例】阿美族77%、太魯閣族1%、泰雅族2%、布農族1%、其他1%。202...
校址在台中市和平區南勢里東關路三段54號。 學校位在中部橫貫公路(台8線)17.5公里,中部雪山山脈側麓。大甲溪中游右岸的南勢部落(Pasing),屬泰雅族南勢群,泰雅族名為「美巴幸部落」(Mepasin),自古即是泰雅族的傳統領域。 「和平國小」的前身為1946年(民國35...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大梅路51-1號,隸屬排灣中會。 大梅部落位於石門村大梅路,部落村民僅有20幾戶。1958年(民國47年)傳道陳武山借陳文慶的草屋內召集聚會,隔年自行搭建草屋舉行禮拜,由於聚會人數日增,在1963年(民國52年)另建泥土磚造教堂,又在1972年(民國61年)改建。本會始終...
校址在新竹縣竹東鎮東峰路521號。 1969年(民國58年)4月幾經磋商,決定在竹東鎮南郊的員崠子地段購置農地,開始著手動工興建校舍,命名為「新竹縣立員東國民中學」。後因校舍老舊,於2015年(民國104年)完成教學大樓拆除重建,並陸續辦理活動中心整修、跑道全面更新等工程。本校為原住民...
大石村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國姓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0TST。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大石村考古遺址位於南港溪與台14線南側的河階地,斗山吊橋南側,由北山村往東的小路行約1公里即為遺址所在;早年調查記錄,遺址位於草埔公路興隆站東之台地上,標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