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東河鄉。遺址年代距今35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麒麟文化。遺址代碼:1407SYT。評鑑等級:【查】無【資】地點
水源地考古遺址位於泰源村南邊半山頂,現為泰源聚落所在。遺址為聚落所在,推測已破壞殆盡。
1989年黃士強等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下崙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溪口鄉。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006HL。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下崙考古遺址位於溪口鄉妙崙村,海拔高度17-18公尺。妙崙村西側的下崙聚落,出土遺物主要集中於溪口鄉第十三公墓周遭,目前該公墓已改建成小公園,遺址所在約...
概述 (族別)道卡斯族。(身分)有兩個身分,其一為中港社番業戶,其二為中港社業戶。中港社位於今苗栗縣竹南鎮舊大字中港。(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840(道光20年)。 身分1 中...
【科名】薑科(Zingiberaceae) 【學名】Hellenia speciosa (J. Koenig ex Retz.) S.R. Dutta 【別名】樟柳頭、攀龍草、山蕉花、伯公拐、假黃梨、絹毛鳶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1-5公尺,具根莖,肉質,塊狀,...
本厝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溪口鄉。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1006PT。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本厝考古遺址位於溪口鄉本厝村,海拔高度16-17公尺。本厝聚落東南方接近溪口鄉第八公墓的舊墓地,與第八公墓並未相連,西側、南側近鄰嘉77線與柳溝大排水溝...
【科名】桑科(Moraceae) 【學名】Ficus variegata var. variegata Blume 【形態特徵】 大型常綠喬木,胸徑可達70-80公分,樹皮灰白色,小枝紅棕色。葉革質,光滑,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0-20公分,寬6-10公分,先端尖或突尖,葉基鈍...
【科名】牡蠣科(Ostreidae) 【學名】Saccostrea cucullata 【別名】岩蚵 【型態特徵】 貝殼長約可達5公分,表面呈灰色,形狀不規則,以左邊的殼固著在岩石上,右殼呈蓋狀,蓋在左殼上,比右殼大,殼表呈紫褐色、黃褐色至黑色,具有粗的放射肋,...
族別 道卡斯族。 身分 竹塹社通事。竹塹社位於今新竹縣市。已知在任時間不詳,但有通事戳記為憑「竹塹社通事衛國光信記」;見《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 事蹟 衛國光擔任通事時的年代與事蹟均不詳。...
番子塭考古遺址位在台南市七股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大湖文化/蔦松文化。遺址代碼:1115FTW。評鑑等級:【查】1.57【資】一般性遺址 番子塭考古遺址位於佳里往篤加(南32)與下營往大寮(南29)鄉道交會處南方約30公尺道路兩側,南邊為七股區第四公墓。全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