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麻蛟第二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綠島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屬於尚待調查。遺址代碼:1411LMC2。評鑑等級:【查】無【資】地點
呂麻蛟第二考古遺址位於綠島東北部,呂麻蛟第一遺址上方的紅土階地。遺址地表少見遺物,保存狀況不明。遺物有打製石斧、有穿珊瑚。
1995年5月14日陳光祖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台灣原住民族的年齡組織 有關台灣原住民族年齡制度(age system)的探討,已見於日本時代岡田謙對於年齡制度較為發達的阿美族、卑南族、鄒族的比較研究,並發表在〈年齡階級の社會的意義:特に臺灣アミ、プユマ、ツオワ三族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1932)。戰後,衛惠林在〈臺灣東部阿美...
桃源.四社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桃源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6SS。評鑑等級:【查】1.29【資】一般性遺址 桃源.四社考古遺址位於荖濃溪右岸,桃源里北側上方之河階、現為四社聚落北;地勢約向東南緩傾5-10度;以200公尺階崖臨溪;石質土...
概述 《台灣番族慣習研究》是成立於1909年(明治42年)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蕃族科」的重要成果之一,於1921年(大正10年)12月出版,共計3編8卷8冊,總頁數高達4,000頁。作者為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部長岡松參太郎(1871-1921),花兩年半時間編寫,並由該會補助委員東川德治校定...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 【學名】Sida rhombifolia L. subsp. rhombifolia 【別名】 大號嗽血仔草、鬼柳根、白背黃花檎、菱葉金午時花 【形態特徵】 年生小灌木,植株高15-140公分,多分枝。單葉互生,葉柄長1-3公分...
大石橋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東河鄉。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類型。遺址代碼:1407TSC。評鑑等級:【查】1【資】一般性遺址 大石橋考古遺址位於金樽社區西南300公尺,大石橋北約50公尺,台11公路西側的平地,範圍不大。遺址地表少受擾動,推測保存尚可。遺物有陶片、...
【科名】薯蕷科(Dioscoreaceae) 【學名】Dioscorea matsudae Hayata 【別名】裡白葉薯榔 【形態特徵】 多年生纏繞性草質藤本。具地下部塊莖,肉質肥大,呈不規則長圓形,塊根表面粗糙,具疣狀突起,多鬚根,新鮮切面分泌棕紅或紫色汁液。莖蔓性,...
石頭坑考古遺址位在台中市潭子區。遺址年代距今2500年。文化類型屬於營埔文化。遺址代碼:0609STK。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石頭坑考古遺址位於潭子區新田里,海拔高度235-260公尺。石刀坑口東側高位階面上,龍興山莊對岸,遺物分布稀疏,土質為洪積紅壤。1998年時調查因竹...
巷口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水上鄉。遺址年代距今3300-1600年。文化類型屬於大湖文化魚寮類型/灰黑陶文化。遺址代碼:1012HK。評鑑等級:【查】【資】孤立地點 巷口考古遺址位於水上鄉粗溪村,海拔高度26-30公尺。水上機場西南方與巷口聚落之間,目前遺址地表大部分為荒地,少部分為私人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