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麻蛟第二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綠島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屬於尚待調查。遺址代碼:1411LMC2。評鑑等級:【查】無【資】地點
呂麻蛟第二考古遺址位於綠島東北部,呂麻蛟第一遺址上方的紅土階地。遺址地表少見遺物,保存狀況不明。遺物有打製石斧、有穿珊瑚。
1995年5月14日陳光祖地表調查。
說明
評鑑等級蒐集三項資料來源,分別標示為【查】: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報告第一~七期;【資】:台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堅石橋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東河鄉。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類型。遺址代碼:1407CSC。評鑑等級:【查】1【資】 堅石橋考古遺址位於隆昌村南,台11公路間石橋南端兩側坡地。推測保存尚可。遺物有素面陶片、夾砂橙色陶、石錘。 1993年6月李坤修等地表調查...
三民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玉里鎮。遺址年代距今35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卑南文化。遺址代碼:1503SM。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三民考古遺址位於玉里鎮三民聚落西側,三民國小西側約500公尺的紅土台地。遺址所在紅土台地,受現代梯作整地影響甚大,調查期間除檳榔園外,多...
【科名】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 【學名】Myristica ceylanica A. DC. var. cagayanensis (Merr.) J. Sinclair 【別名】 台灣肉豆蔻、卵豆肉豆蔻、黃肉肉豆蔻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
【科名】隆頭魚科(Labridae) 【學名】Coris dorsomacula 【別名】柳冷仔、白線龍、背斑鸚鯛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20公分,體長型,側扁,頭圓錐狀,唇厚。體被小鱗,側線連續,尾鰭圓形。體色隨成長而異,體淡黃色,頭上半部黑褐色;體側具黄橙...
大坌坑考古遺址位在新北市八里區。遺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4500-3500年/3200-2800年/2800-1800年/18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訊塘埔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十三行文化。遺址代碼:0123TPK。評鑑等級:【查】第一級【資】指定遺址【文】國定遺...
酒是由做為主食的穀物經過繁複的加工程予轉化成具有神聖性質的飲品,傳統上用以表達對祖靈或天神的誠心敬獻。台灣原住民族除了雅美族是唯一缺乏飲酒文化與釀酒傳統的族群外,在本島台灣的各族對喝酒與製酒都有莊嚴敬慎的規範,釀酒的人必須處於最佳的身心狀態;不論何時,手中一杯酒,必先三點酒行「沾酒禮」才能飲用。...
【科名】樟科(Lauraceae) 【學名】Machilus zuihoensis Hayata 【別名】 瑞芳楠 【形態特徵】 中型常綠喬木,小分枝具皮孔,被毛,鱗芽鱗片呈覆瓦狀排列,光滑或被黃褐色柔毛。單葉互生,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銳尖至漸...
東興II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豐濱鄕。遺址年代距今4500-3500年/35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東部繩紋紅陶文化/麒麟文化。遺址代碼:1508THII。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東興II考古遺址位於東興聚落南方、台11線公路花蓮客運27號橋西側,永豐橋溪澗北岸山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