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2
名稱
  • M
    螃蟹
  • I
    阿美族kalang
    泰雅族kagang
    排灣族gang
    魯凱族apase
    鄒族tabacici、yongo
    賽夏族ka:ang
    太魯閣族karang
    賽德克族karang
    拉阿魯哇族apasʉ
    卡那卡那富族 ’apasʉ
  • T
    蟳仔 tsîm-á
  • J
    カニ
  • E
    crab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螃蟹


【科名】十足目(Decapoda)

【學名】

【別名】

【型態特徵】

  屬十足目中之短尾類,具有由甲殼素為主要成份之外骨骼,具有一對螯,通常雄性具有較大的螯,雄性腹部多為窄三角形,雌性則為較闊之圓形,其眼睛位於眼柄上,具有兩對觸角。

【生態習性】

  多為雜食性,習性依其棲地及分類而有所不同。

【棲地分布】

  分布於高山、陸地、溪流、海岸、深海等環境。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kalang

排灣族

gang

魯凱族

apase

鄒族

tabacici

yongo

賽夏族

ka:ang

雅美族

kalang

太魯閣族

Karang

撒奇萊雅族

kalang

賽德克族

karang

拉阿魯哇族

apasʉ

卡那卡那富族

ucucu

 

【生活使用】

食用。指示用。具文化象徵意義。

鄒族

  可作為天氣變化的判斷。如果在乾地上看見螃蟹遷移,表示將有颱風。

  鄒族有捉螃蟹之歌。

雅美族

  雅美語kalang,為潮間帶螃蟹的總稱,kakalang為複數型。每種螃蟹的名稱由來跟形體、活動型態、行為特質、特殊文化意涵有關,有的螃蟹名稱在神話傳說故事裡就已出現。

  螃蟹是重要食物,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雅美族女性負責海洋潮間帶採集工作,採集螃蟹、織布、農耕並列為評斷雅美女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

  螃蟹分可食與不可食。不可食用的螃蟹雅美語通稱kakalang no anito,為「魔鬼蟹」之意,通常是外型醜的、有毒、吃了嘴會澀麻的螃蟹。可食用的螃蟹雅美語通稱ngongyod a kakalang,為「真正的螃蟹」之意,大多為方蟹科、哲蟹科、扇蟹科、梭子蟹科螃蟹。可食的螃蟹又依照年齡、性別、特殊身分而有不同限制。如雅美語kalang no rarakeh,指老人才能食用的螃蟹,通常是外型醜、口感差、具些微毒性,需要有經驗、不怕身體考驗的老人才能食用。又如男性不可食用的螃蟹,通常象徵衝突。孕婦、產婦則不可食用口感不好、長相不好、殘缺的、名稱有詛咒意涵的螃蟹,以免影響小孩。

參考文獻: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台灣蟹類誌I》,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2009年。
  • 浦忠勇,〈獵場是男人的身體──鄒族傳統狩獵及漁撈文化研究〉,《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1(2017年6月),頁1-42。
  • 希‧滿棒,「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螃蟹」,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