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9
名稱
  • M
    光手酋婦蟹
  • T
    光手酋婦蟹 kong-tshiú-siû-hū-hē
  • J
    イワオウギガニ
  • E
    Smooth redeyed crab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光手酋婦蟹


【科名】酋婦蟹科(Eriphiidae)

【學名】Eriphia sebana

【別名】西氏酋婦蟹

【型態特徵】

  頭胸甲圓扇形,分區清楚,寬約5-7公分,前半部具有數十個小顆粒或鱗狀突起,後半部平滑,眼睛呈紅色。頭胸甲的前側緣有5-9個棘顆粒或棘刺,越往後面越小;螯腳肥大,左右不等大,表面光滑無顆粒。指節粗短,指端尖銳,右鉗指通常比較粗大,在可動指基部還長著像臼齒狀的突出構造,是夾破貝殼的有力工具,小鉗指則有銳利的切割緣。步腳具有許多黑褐色的剛毛。頭胸甲與附肢均呈灰褐色、紫褐色至黑褐色,螯腳的下緣顏色較淡,腹面漸成白色,指部呈白色或褐色,眼柄白色,眼睛鮮紅色。

【生態習性】

  肉食性,白天大多藏身於石縫中或珊瑚礁叢中,夜間外出捕捉螺類、蟹類等各種小動物為食,鮮紅的眼睛和光滑粗壯的鉗腳是其主要特徵,遇人靠近時常躲入洞穴中,將自己卡住。主要棲息在岩礁海岸、海草床與紅樹林的潮間帶中上部。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南部恆春半島,以及綠島、蘭嶼、小琉球等地。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mavala su mata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可食。各種螃蟹同盤時,為孕婦最後食用的螃蟹。

  男人不食用。因為由於光手酋婦蟹的眼睛為紅色的,像是男人打鬥遇到比自己強壯的敵手時,只能眼睛發紅、乾瞪眼;或是漁獵時沒有漁獲,只能看著別人的漁獲眼紅。

【圖1】作者:陳育賢。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國際(CC BY-NC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台灣生命大百科

參考文獻:
  • 劉炯錫等,〈蘭嶼漁人部落潮間帶螃蟹文化之調查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0(1999年6月),頁201-213。
  • 李榮祥,《台灣賞蟹情報》,台北:天下文化,2008年。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生命大百科」(「Eriphia sebana (Shaw & Nodder, 1803)」,2021年11月)。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光手酋婦蟹 Eriphia sebana」,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