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蜻蛉目(Odonata)
【學名】
【別名】
【型態特徵】
蜻蜓在分類學上是屬於昆蟲綱(Insects)有翅亞網(Pterygota)古翅群(Paleoptera)蜻蛉目(Odonata)。蜻蛉目的昆蟲當中又分為三個亞目:均翅亞目(Zygoptera)、不均翅亞目(Anisoptera)、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蜻蛉目昆成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部有一對複眼、三個單眼、一對短鞭狀觸角、口器為咀嚼式。胸部分為三個部分:前胸、中胸、後胸,前胸較小,中、後胸癒合稱為合胸。三對腳、背部上方有兩對翅膀。腹部共有十節,雄性第二腹節為生殖器官,在第九腹節下方有生殖孔。雌蟲在第九腹節下方有產卵管。
【生態習性】
蜻蜓與豆娘的成蟲、稚蟲都是肉食性的昆蟲,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所捕食的獵物也有差異。在自然環境當中蜻蛉目昆蟲大多會捕捉比自己體型較小的獵物,有的時候甚至會捕捉同類。
【棲地分布】
成蟲、稚蟲都必須依賴水才能生存,台灣普遍分布於平地的水稻田、埤塘、溝渠,或森林中的湖泊、沼澤、溪流等等。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cacicicay
facacido’
fadicoco^
tombo^
泰雅族
klosan
tumbo
排灣族
quljicacengelav
魯凱族
sarukaabisi
太魯閣族
Ssaya
撒奇萊雅族
beded
賽德克族
pdaus
拉阿魯哇族
tilungucuhlai
卡那卡那富族
tamcurunga
【生活使用】
食用。指示用。
阿美族
阿美語cacicicay,指蜻蜓的幼蟲水蠆。
幼蟲水蠆可食。3-5月時,族人會以三角網捕捉,並與蝦米、大肚魚一同炒食,味美。
泰雅族
泰雅語klosan,為蜻蜓的通稱。泰雅語tumbo,來自日語。
若天氣變化,或黃昏下雨前,就會見到蜻蜓飛行。
飛行速度敏捷、不易捕捉,族人會讓小孩學習捕捉蜻蜓,訓練體力與速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