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2
名稱
  • M
    台灣大蝗
  • I
    阿美族kasimaay、riri’
    泰雅族kbahu
    排灣族tjivungu、cimed
    太魯閣族kbowlung
    撒奇萊雅族kidawdawngay
    賽德克族tadaw sima
    拉阿魯哇族tavutuku raima
  • T
    臺灣大蝗 Tâi-uân
  • J
    コンドラクリス ロゼア
  • E
    Chondracris rosea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台灣大蝗


【科名】蝗科(Locustidae)

【學名】Chondracris rosea

【別名】棉蝗

【型態特徵】

  台灣體型最大的蝗蟲,雄蟲體長約55-65公釐,雌蟲約75-85公釐。體色綠色,複眼下方頰區有一條黃綠色條紋,觸角黃綠色,各足脛節外側為紅色,後足脛節上的刺十分發達。

【生態習性】

  取食各種植物,成蟲於夏季晚期出現,南部一直到冬天皆可見。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雖然中文名稱冠以「台灣」,不過實際上廣布於印度、東南亞、東亞一帶的種類,並非台灣特有種。

 

【原住民族語】

阿美族

kasimaay

riri'

泰雅族

kraraw

排灣族

tjivungu

cimed

太魯閣族

kbowlung

撒奇萊雅族

kidawdawngay

賽德克族

tadaw sima

拉阿魯哇族

tavutuku raima

 

【生活使用】

食用。工具用。

阿美族

  阿美語riri,為飛蟲的通稱,形容蟲飛時的聲音。

  阿美語kasimaay指台灣大蝗,kamokacay指台灣騷蟴,kasimlalay指蚱猛,kapalahangay指蝗蟲,kagosocy指螽蟴。

泰雅族

  可作為小孩的玩具。父母在野外捉到台灣大蝗後,會將後足扯掉,避免牠傷害小朋友,也使牠不善於飛行,方便讓小朋友玩與捕捉,玩累了便可直接投入火堆內烤食。

  可烤食。

撒奇萊雅族

  可烤食。

賽德克族

  賽德克語tadaw sima,tadaw為男姓名;sima從ssima演變而來,語意「顫抖」、「發癢」,後來引申為「吃起來讓人發癢」之意。

【圖1】作者:詹凱翔。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國際(CC BY-NC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台灣生命大百科

參考文獻: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動物篇》,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黃文伯、張原謀、莊棨州,《游黽飛蛉—台江昆蟲圖鑑》,台南: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2015年。
  • 鄭錫奇等著,《2017臺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7年。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生命大百科」(「Chondracris rosea (De Geer, 1773)」,2021年11月)。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臺灣大蝗 Chondracris rosea」,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