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黃頷蛇科(Colubridae)
【學名】Zaocys dhumnades
【別名】大眼蛇、烏梢蛇
【型態特徵】
大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220公分。眼睛極大,身體主要為橄欖褐色,體背中央和兩側分別有黃褐色縱斑,但前段的中央縱斑較為明顯。幼蛇或剛蛻皮後的個體也有較明顯的縱斑。過山刀的體鱗數為14或16列。
【生態習性】
食性廣泛,以魚、蛙、蜥蜴、蛇、鳥、鼠類為食。棲息於山區或農墾地,為白天活動,動作極為迅速。卵生,於春末至夏季產卵,每窩可產卵6-17枚,孵化期約1個月。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1,5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
【原住民族語】
魯凱族
sarikisiki
賽夏族
kaSikiko:ol
拉阿魯哇族
vuhli'i maliahlʉ
【生活使用】
食用。
魯凱族
可食用。
【圖1】作者:游崇瑋。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國際(CC BY-NC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台灣生命大百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