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9
名稱
  • M
    粗棘鼻魚
  • T
    粗棘鼻魚 tshoo-kik-phīnn-hî
  • J
    オニテングハギ
  • E
    Humpback unicornfish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粗棘鼻魚


【科名】刺尾鯛科(Acanthuridae)

【學名】Naso brachycentron

【別名】剝皮仔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90公分,體呈長橢圓形而側扁。雄魚在眼前方之額部逐漸突出而形成長而鈍圓之角狀突起,角狀突起與吻部呈45度角,雌魚則無。齒稍側扁且尖銳,尾鰭截平。體呈橄欖色至暗褐色,鰓膜白色,體側無任何斑紋。

【生態習性】

  一般以底藻為食物,棲息於珊瑚礁區或岩岸礁海域,深度在20公尺以內。聚集成小群或大群活動,產卵時亦有群集成群的習性。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綠島、蘭嶼。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palalan

palalan ro teylaod

rangoyan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雅美語palalan ro teylaod,paralan語意「驅趕」,teylaod語意「深水域」。

  蓋房子、造船時,可用來宴請或贈送給前來幫忙的人。

  女性不能食用。

  少見,也不常釣獲。

【圖1】作者:Mark Rosenstein。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國際(CC BY-NC-SA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iNaturalist

參考文獻:
  • 邵廣昭等,《雅美(達悟)族的海洋生物》,台東:台東縣政府,2007年。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生命大百科」(「Naso brachycentron (Valenciennes, 1835)」,2021年11月)。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粗棘鼻魚 Naso brachycentron」,2021年11月)。
  • 邵廣昭,「台灣魚類資料庫」(「粗棘鼻魚」,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