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9
名稱
  • M
    雙帶鰺
  • T
    雙帶鰺 siang-tuà-sam
  • J
    ツムブリ
  • E
    Rainbow runner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雙帶鰺


【科名】鰺科(Carangidae)

【學名】Elagatis bipinnulata

【別名】拉侖、海草、紡綞鰤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180公分,體呈紡錘形,稍側扁。頭小吻尖。脂性眼瞼不發達。體被大型圓鱗,另有小型的圓鱗在這些大型圓鱗的四周。側線無任何的稜鱗。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其後具有一個2枚鰭條所組成之離鰭,是本屬之重要特徵。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體側有兩條由吻端至尾基的藍色縱帶,其間另有一條黃色縱帶;各鰭黃綠色。

【生態習性】

  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小魚為食,日行性。大洋性魚種,通常游泳於表層、礁石上方、外海,棲息於水深1-150公尺處。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各沿海,以本島東部海域較常見。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malenaza

maninara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屬於好魚,因為數量不多,釣獲時多為自家食用,但也可當成贈禮。在東清部落海域少見。

  女性不能食用。

【圖1】作者:Mark Rosenstein。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國際(CC BY-NC-SA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iNaturalist

參考文獻:
  • 邵廣昭等,《雅美(達悟)族的海洋生物》,台東:台東縣政府,2007年。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生命大百科」(「Elagatis bipinnulata (Quoy & Gaimard, 1825)」,2021年11月)。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雙帶鰺 Elagatis bipinnulata」,2021年11月)。
  • 邵廣昭,「台灣魚類資料庫」(「雙帶鰺」,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