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笛鯛科(Lutjanidae)
【學名】Lutjanus gibbus
【別名】赤筆仔、海豚哥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50公分。體長橢圓形而高,體背於頭上方陡直,前鰓蓋缺刻及間鰓蓋結極為顯著。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尾鰭叉形。幼魚體色呈淺灰色,上有許多細帶,且由背鰭軟條基部斜向尾柄下緣有明顯的黑色斑塊;尾鰭末緣為黃色。成魚體色一致為鮮紅色,尾鰭、背鰭、臀鰭之末端顏色較深,呈紅黑色。
【生態習性】
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如甲殼類、棘皮動物、頭足類、螺類為食。日行性,棲息於珊瑚礁區或礁沙混合區,常聚集一大群巡游於礁體間;成魚則移向較深海域。
【棲地分布】
台灣分布於本島及離島各地海域。
【原住民族語】
雅美族
pasakahan
vokovokot
【生活使用】
食用。
雅美族
雅美語pasakahan、vokovokot,語意「駝背」。
東清部落的族人,將隆背笛鯛作為新屋落成、宴客、送禮的禮品。
女性不能食用。漁人部落的族人認為,年輕男性不能食用,因魚名有「老」之意,認為吃了會容易老化。椰油部落族人則認為隆背笛鯛的外型像是人將豐收的漁獲背在背部、因重量而駝背的樣子,因此認為此魚有好的意涵。
【圖1】作者:Wayne and Pam Osborn。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國際(CC BY-NC-SA 4.0 International)。發布於iNaturalist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