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
道卡斯族日北社頭目。日北社位於今苗栗縣苑裡鎮。已知在任時間含1890(光緒16年)。
事蹟
1890(光緒14年),日北社陳烏番、陳文生、朱仁德暨眾屯丁等向新竹縣知縣張廷檊稟舉潘成順,接替遭到斥革的潘益順,擔任日北社頭目。見《淡新檔案》。
校址在花蓮縣瑞穗鄉中山路二段389號。 學校位在花東縱谷平原,旁有秀姑巒溪流經切穿海岸山脈,舊稱水尾。學區包括法淖部落(Fanaw)。 「瑞美國小」的前身為1905年(明治38年)4月設立的「水尾蕃童公學校」,4年制,教授漢文、音樂、體育。1906年(明治39年)開裁縫課,學...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11-19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2戶【總人口數】592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78人98%【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4人2%【民族比例】賽德克族73%、泰雅族10%、阿美族2%、布農族2%、排灣族1%、太魯閣...
理蕃道路的設置目的 日本時代所修築於原住民區域內的道路,皆可稱為「理蕃道路」,其定義上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指「日本官方所開鑿於原住民地區的道路皆可稱之,不論是討伐用的軍、警用補給道路或討伐路線,乃至於修築的隘路與隘勇線,皆可稱之」;狹義指「日治中期以後台灣總督府轉變隘勇線政策下,從192...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瑞穗鄉富興村2-5、12-15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197戶【總人口數】49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62人53%【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35人47%【民族比例】阿美族5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
喪歌演唱情境 排灣族的喪歌有2個名稱,一為cemangit,一為cemiluciluq,稱呼cemangit的地區較多,而稱呼cemiluciluq的則集中在南部排灣族屏東縣獅子鄉一帶。排灣族喪歌最常見的運作場合,是死者家屬置放靈柩的喪家或是靈堂,前來唱喪歌的歌者均為女性,她面...
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3鄰5號,屬泰雅爾中會。 高阿榮、賴石雄是首度在本村傳教的兩位牧師。1952年(民國41年)1月,信徒以牛舍改為天狗佈道所,當時以日文聖經作為信仰依據,同年9月開始建堂,打造木造禮拜堂,稱「天狗教會」,於12月完工。建堂後選舉長執,當時有2位長老、2位執事,並於1...
概述 (族別)凱達格蘭族。(身分)有四個身分,其一為中人,其二為北投社番,其三為北投社通事,其四為內北投社通事。內北投社、北投社位於今台北市北投區舊大字北投。(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840-1...
崩坎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南投市。遺址年代距今2000-1300年。文化類型屬於內轆文化內轆類型。遺址代碼:0801PK。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崩坎考古遺址位於八卦台地東側的緩坡上,東鄰貓羅溪地位河階,南投市福興里彰南路三段1541巷,標高約130-160公尺間的道路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