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別
巴布薩族。
身分
西螺社土目。西螺社位於今雲林縣西螺鎮舊大字西螺。已知在任時間含1766(乾隆30年)。
事蹟
1766(乾隆30年)的官府文書「彰化縣番社通事、副通事、土目名單—舊社名及通事名簿」(收錄於《岸裡大社文書》),蛤肉眉登錄在案。「西螺:土目蛤肉眉」。
後述
蛤肉眉擔任土目時,同時另有土目阿隆、土目肥斗肉、土目薛打劉。見上述「名簿」。
台灣原住民族舞蹈均以特定歌曲搭配,以聲音應和身體律動,呈現團體共舞的氣勢。大凡靠海的族群,身體的動感比較強,如阿美族、卑南族舞步較為輕快、變化較多,而靠山的族群舞蹈動作較趨沉穩,如鄒族、魯凱族、排灣族等,舞步變化較少,以表現歌曲為主。另外布農族傳統文化中並沒有舞蹈的概念,但在如小米豐收祭(Pas...
香蘭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太麻里鄉。遺址年代距今2000-1500年。文化類型屬於山棕寮類型。遺址代碼:1409HL。評鑑等級:【查】1.14【資】一般性遺址 香蘭考古遺址位於南太麻里溪出海口右岸,南迴鐵路西方,第五公墓西側的山坡上,遺物分布香蘭產業道路左右兩側的果園中,高程可能在50至7...
【科名】薔薇科(Rosaceae) 【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ews) Teschem. 【別名】龍吐珠、地梅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匍匐莖長可達100公分,節生不定根,全株被短柔毛。掌狀三出複葉,互生,葉柄長4-8公分,基部有2枚托葉,披針...
下埤頭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大林鎮。遺址年代距今4000-3000/30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繩紋紅陶文化/素面紅陶文化。遺址代碼:1004HPT。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下埤頭考古遺址位於大林鎮明華里,海拔高度26-27公尺。大林鎮西側下埤頭原第一公墓周遭,東側緊鄰台1...
【科名】蘿摩科(Asclepiadaceae) 【學名】Marsdenia formosana Masam. 【別名】台灣牛奶菜、牛彌菜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木質藤本,具乳汁,幼莖葉被毛。葉對生,具柄,葉卵狀長橢圓形,長4-7公分,寬2-3.5公分,先端銳尖形,葉基心...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 Fabaceae) 【學名】Pueraria lobata subsp. thomsonii (Benth.) Ohashi & Tateishi 【別名】 葛藤 【形態特徵】 多年生落葉性纏繞性藤本。塊根肥大,全株...
學田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富里鄕。遺址年代距今2000-100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文化富南類型。遺址代碼:1510HT。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學田考古遺址位於學田村學田國小西側至網綢口山山腳下臨水二宮間之水田與菜園。遺址範圍除了淺耕性農作外,未有其他重大建設或是開發行為,...
族別 噶瑪蘭族。 身分 抵美福社土目。抵美福社位於今宜蘭縣壯圍鄉舊大字美福。已知在任時間含1856(咸豐6年)。惟該文件的土目戳記卻使用阿奪籠爻的土目戳記。 事蹟 1856(咸豐6年),化番榜眼,將水田壹段,托中引就與前管社人張傼階出首承典。土目武里阿獅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