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別
大武壠族。
身分
大武壠社已知最早酋長。大武壠社位於今台南市玉井區舊大字玉井。已知在任時間含1641(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任駐臺行政長官Paulus Traudenius任內第2年)。
事蹟
《熱蘭遮城日誌》載:「(1641年)4月11日。位於北區的各社及其長老人數與名字:大武壠(Tivorangh),4,Daa、Souguarouw、Vakingh、Cicia」。
麻糍埔考古遺址位在台中市南屯區。遺址年代距今3000年/2700-2300年/1600-1000年。文化類型屬於番仔園文化。遺址代碼:1907MTP。評鑑等級:【查】【資】指定遺址【文】直轄市定遺址 麻糍埔考古遺址位於南屯區鎮平里及豐樂里,舊南屯溪沿岸。遺址出土營埔文化的鼎型陶器、石器...
部落概述位於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全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331戶【總人口數】1267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215人96%【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2人4%【民族比例】排灣族93%、阿美族1%、布農族1%、其他1%。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
概述 (族別)拍瀑拉族。(身分)有兩個身分,其一為猫霧捒社土目,其二為猫霧捒社通事。猫霧捒社位於今台中市南屯區舊大字番社腳。(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799-1805(嘉慶4-10年)。 ...
復建吊橋C考古遺址位在高雄市那瑪夏區。遺址年代距今2000-400年。文化類型屬於比鼻烏類型。遺址代碼:1227FCTCC。評鑑等級:【查】1.5【資】一般性遺址 復建吊橋C考古遺址位於A地點南方約100公尺;兩者以溪澗相隔;西側臨陡坡;東側臨崖;石質土。受農作而有若干破壞。 ...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1鄰瑞和路19號,屬泰雅爾中會。 1948-1950年(民國37-39年)埔里教會羅文福牧師來瑞岩部落開拓傳道,及1951年(民國40年)芝菀‧羅慕與姑木‧羅信在林英秋之通譯;吉林吳淑麗姐妹極力在部落見證福音的能力,1952年(民國41年)林清天全家開始信主,之後...
校址在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里1-2號。「多納國小」的前身為1926年(大正15年)10月創校的「トナ甲種蕃童教育所」。後改名為「屯子教育所」,年份不詳。戰後1945年(民國34年)更名為「多納村國民學校」,屬「茂林國小」所管,附設民眾教育補習班。1952年(民國41年)1月獨立設校,屬高雄縣政府所管...
位於高雄市鳳山區瑞興路135巷3號,隸屬排灣中會。 本會的會友,多是為了改善家庭生計來到都市工作的族人,以及嫁給外省人的原住民婦女。他們原屬排灣中會的鎮海教會,由於鎮海教會要歸入高雄壽山中會,信徒得知後,部分堅持不願加入壽山中會的人,例如金娘、林英女、高花月、張金妹、石美珠、葉新珠、黃...
南坑考古遺址位在花蓮縣壽豐鄕。遺址年代距今1500-35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文化水璉類型。遺址代碼:1506NK。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南坑考古遺址位於水璉溪支流南坑溪北岸的曲流河階面上,遺物出現在該產業道路南坑橋東方約250公尺處的香蕉園。遺址目前大部分為香蕉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