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別
噶瑪蘭族。
身分
掃笏社頭目。掃笏社位於今宜蘭縣五結鄉舊大字頂五結。已知在任時間含1897(明治30年)。
事蹟
1897(明治30年),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屬唐澤孝次郎與中島義三郎前往宜蘭地方調查,在其「宜蘭東西兩勢三十六社及頭目姓名」載:「社名:掃笏社。頭目姓名:抵歹思勑」。見《臺灣總督府檔案》。
朗島第一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蘭嶼鄉。遺址年代距今600-200年。文化類型屬於雅美文化。遺址代碼:1416LT1。評鑑等級:【查】1【資】一般性遺址 朗島第一考古遺址位於蘭嶼島北端的海岸平原,朗島部落西北方約250公尺,臨近朗島國小操場外圍一帶,正為新拓寬的東60號道路旁的兩座小山附近。...
緒論 1906年(明治39年)12月,斗六廳計畫討伐布農族郡群族人,原因來自於族人從日本領台後屢屢不聽官方命令,且從1904(明治37年)年以來數次攻擊山區腦寮與伐木工人,以至於腦丁不敢上山,導致樟腦產量變少,且未達預計數量。因此日人捨棄撫育方式,改以強力討伐。 所涉民族 ...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 Poaceae) 【學名】Cenchrus purpureus (Schumach.) Morrone 【別名】 狼尾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大型直立草本,植株可高達300公分。桿粗壯扁平,葉線形,長約70公分,葉舌具一圈纖毛...
【科名】瓜科(Cucurbitaceae) 【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別名】小葫蘆、匏仔、胡蘆瓜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質藤本,全株密被毛,莖具溝稜,具有捲鬚,側生於葉腋。單葉互生,心形,全緣或淺裂,微鋸齒緣,先端...
校址在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東園一街40號。校址位於台東市卑南鄉東興村達魯瑪克部落(Taromak),是全台唯一以東魯凱族群為主之原住民地區學校。 「大南國小」的前身為1920年(大正9年)4月創設的「大南派出所蕃童教育所」。戰後1945年(民國34年)1月,合併為「利嘉國民學校大南分校」...
牛轀轆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水里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11NWL。評鑑等級:【查】第三級【資】重要遺址 牛轀轆考古遺址位於陳有蘭溪與濁水溪本流河流處西北側的高位台地,北側隔溪約1公里為頂崁遺址,東北側隔溪約500公尺為水里.苗圃遺址。土質為暗褐色砂土。建築物、道...
概述 「瑯嶠」(Lonckjow)為恆春半島的古稱,早可追溯至163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員至南部探金的紀錄。「瑯嶠」在不同時期指稱的範圍不同,有時泛稱整個恆春半島,有時單指此地最大漢人聚落柴城(車城)這個聚落,視不同的文獻脈絡決定。「瑯嶠十八社」則是指恆春半島上曾經出現過,由十數個「番社」...
族別 凱達格蘭族。 身分 外北投社已知最早土目。外北投社位於今新北市淡水區舊大字北投子。已知在任時間含1747(乾隆12年)。 事蹟 1747(乾隆12年),土目大頭萬等人,將埔地壹所,招得許向春出首承贌。「立招贌開墾字圭柔山外北投社番土目大頭萬、辛仔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