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別
噶瑪蘭族。
身分
上打那岸社頭目。上打那岸社位於今宜蘭縣羅東鎮舊大字打那岸。已知在任時間含1896(明治29年)。
事蹟
1896(明治29年),伊能嘉矩前往宜蘭調查當地平埔蕃社,在其「宜蘭地方平埔蕃社一覽表」載:「蕃社名:上打那岸社Ten-tanangan。人口:31。頭目名:阿蚊Avan」。見〈台灣通信〉(第二十三回)。
堤塘考古遺址位在台南市新市區。遺址年代距今300-60年。文化類型屬於漢文化。遺址代碼:1120TT。評鑑等級:【查】【資】一般性遺址 堤塘考古遺址位於新市區豐華里,海拔高度2.3-2.5公尺。位於堤塘港右(西)岸、南135區道北側堤塘聚落以北,堤塘港於此為一向西曲流,聚落位於曲流西側...
部落概述位於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7-8鄰。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4戶【總人口數】4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3人32%【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8人68%【民族比例】泰雅族32%。2023年(民國112年)年底原民會公告數字,原住民共11戶,15人。主要民族為...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1-10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243戶【總人口數】518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22人43%【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296人57%【民族比例】阿美族36%、太魯閣族3%、排灣族1%、其他3%。2023年(民國1...
【科名】鱗魨科(Balistidae) 【學名】Sufflamen chrysopterum 【別名】咖啡砲彈、黃鰭多棘鱗魨、金鰭鼓氣板機魨 【型態特徵】 最大體長為30公分。體側扁呈卵圓形,尾柄短。眼前有一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背鰭及...
概述 又名潘大由仁。(族別)巴宰族。(身分)有三個身分,其一為蔴薯舊社地主墾戶,其二為地主,其三為墾戶。蔴薯舊社位於今台中市后里區舊大字舊社。(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760-1839(乾隆25年起至道光19年)。 身分1 蔴薯舊社地主墾戶。已知在任時間含1760-18...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學名】Bridelia balansae Tutcher 【別名】 刺土蜜、刺楠、禾串樹、大葉逼迫子、禾串土蜜樹 【形態特徵】 小喬木,樹高可達5-7公尺,樹幹基部具尖刺。單葉互生,兩列生長,葉革質,橢圓披針狀,長6-...
部落概述 位於花蓮縣玉里鎮中城里1、2、6、11、12、16鄰。 戶口數字,根據2016年(民國105年)的精確數字:【戶數】845戶【總人口數】2421人【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506人21%【非原住民人口數百分比】1915人79%【民族比例】阿美族13%、布農族6%、太魯閣族1%、其他...
東河南第四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東河鄉。遺址年代距今3500-2000年/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麒麟文化/靜浦類型。遺址代碼:1407THS4。評鑑等級:【查】1.57【資】一般性遺址 東河南第四考古遺址位於馬武窟溪右岸階地,東界約以新建東河大橋南引道為界,西至25公尺等高線階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