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別
噶瑪蘭族。
身分
上武罕社頭目。上武罕社位於今宜蘭縣冬山鄉舊大字武罕。已知在任時間含1896(明治29年)。
事蹟
1896(明治29年),伊能嘉矩前往宜蘭調查當地平埔蕃社,在其「宜蘭地方平埔蕃社一覽表」載:「蕃社名:上武罕社Ten-vuhan。人口:49。頭目名:高武荖抵禮Koanvurōtere」。見〈台灣通信〉(第二十三回)。
旱坑考古遺址位在苗栗縣銅鑼鄉。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510HK。評鑑等級:【查】【資】孤立地點 旱坑考古遺址位於銅鑼鄉九湖村,海拔高度為200-300公尺。台13線41.5公里西側,西湖溪西岸緣邊旱坑聚落西北側茶園,即是遺址所在。遺址目前為茶園,保存狀況受到開墾行...
番婆嶺考古遺址位在台北市北投區。遺址年代距今4500-3500年。文化類型屬於訊塘埔文化。遺址代碼:6312FPL。評鑑等級:【查】第五級【資】孤立地點 番婆嶺考古遺址位於大屯山面天山西緣的第二紅土階地(小坪頂)東側坡谷(水磨坑)的緩坡,北投第三公墓附近。第三公墓破壞遺址甚為嚴重。 ...
莊後村考古遺址位在台中市神岡區。遺址年代距今45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牛罵頭類型/營埔類型。遺址代碼:0608CHT。評鑑等級:【查】無【資】重要遺址 莊後村考古遺址位於莊後里大圳路28號附近,大甲溪南側的低位河階上。土質為砂頁岩老沖積土。出土石器及繩紋陶和灰黑陶片。遺址因磚廠...
豐泉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成功鎮。遺址年代距今1000-500年。文化類型屬於靜浦類型。遺址代碼:1402FC。評鑑等級:【查】1.14【資】一般性遺址 豐泉考古遺址位於豐泉聚落以北500公尺,台11公路西側階地。地表現為休耕旱田,陶片零星散布於地表。遺物有打製斧鋤形器、石斧、砂岩與千枚岩...
族別 道卡斯族。 身分 吞霄社通事。吞霄社位於今苗栗縣通霄鎮舊大字番社。已知在任時間含1864(同治3年)。 事蹟 1864(同治3年),《淡新檔案》載「據莫潘氏供:年十八歲,住吞霄社。小婦人父翁名莫張路,充當通事,係張阿晨包收租谷,完繳公項。莫張路此六月間...
族別 噶瑪蘭族。 身分 珍仔滿力頂下社土目。珍仔滿力頂下社位於今宜蘭縣宜蘭市舊大字珍仔滿力。已知在任時間含1864(同治3年)。惟該文件的土目戳記卻使用什仔抵的土目戳記。 事蹟 1864(同治3年),化番屘呶呶始教,將土田壹段,托土目為中,招得漢佃陳藍出首承...
Ralauya考古遺址位在嘉義縣阿里山鄉。遺址年代距今3000-200年。文化類型屬於yingiana上層文化。遺址代碼:1018RLY。評鑑等級:【查】【資】孤立地點 Ralauya考古遺址位於阿里山鄉樂野村,海拔高度1100-1155公尺。2004年調查,遺址為樂野村主聚落所在。2...
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5鄰東園二街52號,隸屬東部排灣中會。 1952年(民國41年)8月,馬蘭村信徒田火本常返回東興村向村民傳教,至1953年(民國42年)2月,開始借田勇住宅舉行禮拜。1958年(民國47年)9月,信徒奉獻資金建築教堂,同年12月舉行獻堂典禮,後選出第1任長老曾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