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別
噶瑪蘭族。
身分
上武罕社頭目。上武罕社位於今宜蘭縣冬山鄉舊大字武罕。已知在任時間含1896(明治29年)。
事蹟
1896(明治29年),伊能嘉矩前往宜蘭調查當地平埔蕃社,在其「宜蘭地方平埔蕃社一覽表」載:「蕃社名:上武罕社Ten-vuhan。人口:49。頭目名:高武荖抵禮Koanvurōtere」。見〈台灣通信〉(第二十三回)。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卓溪9鄰17號,隸屬布農中會。 1946年(民國35年),青年陳子實(Laung)被日本人徵召入伍,投入太平洋戰爭,在美軍俘虜營中接觸基督教並入信。日本戰敗後,陳子實被釋放回家鄉,聽說玉里有聚會所,便前往玉里教會參加聚會。隨後他引領高新輀(Kimat)、高秀雲(N...
概述 (族別)西拉雅族。(身分)有兩個身分,其一為新港社業主,其二為新港社番。新港社位於今台南市新市區舊大字新市。(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868(同治7年)。 身分1 新港社業...
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勤和里南橫公路三段17號,屬南布中會。 1955年(民國44年)成立,屬布農中會,同年10月搭建草寮聚會所,推選曾正國、吳建興為長老,吳武德、高信為執事。初期有周天化、高正發、高秀玉等人佈道,隔年又有史新度、劉傳、田光明、金東波、馮貴興輔導傳教工作。1957年(民國46...
Sakul撒固兒部落服飾 「服飾」在Sakul撒固兒部落的族語說法裡,認為lusid(盛裝)和dikuc(衣服)是不同的解釋。簡單來說,lusid(盛裝)是祭典、盛會、結婚時所穿著,而dikuc(衣服)則是平日的穿著。在日本時代,Sakul撒固兒部落和Natawlan娜荳蘭、Lidaw里漏...
緒論 初來事件於官方文獻《理蕃誌稿 第四編》(1932)紀錄為〈タハミ分遣所ノ蕃害」〉,事件發生於1919年(大正8年)4月12日,位於台東新武呂溪下游北岸的タハミ分遣所(Tahami)遭來訪的布農族巴里蘭社(Palilan)族人襲擊,該所的遠山留作巡查身亡,經調查襲擊者為新武呂...
七塊厝考古遺址位在台東縣東河鄉。遺址年代距今5000-3500年/3500-2000年。文化類型屬於富山文化/麒麟類型/靜浦類型。遺址代碼:1407CKT。評鑑等級:【查】1.29【資】一般性遺址 七塊厝考古遺址位於馬武窟溪支流南溪右岸,七塊厝二號橋東側的高位河階,遺址東為高起瘦長的平...
共和村考古遺址位在南投縣魚池鄕。遺址年代距今不明。文化類型不明。遺址代碼:0809KHT。評鑑等級:【查】第四級【資】一般性遺址 共和村考古遺址位於台中區埔里農業改良場,當地地名為過龍仔。東南側約1.5公里處為木屐蘭遺址。農場所在將地形全部整平,造成相當的破壞。 1973年R...
概述 (族別)洪雅族。(身分)有兩個身分,其一為北投社番業主,其二為北投社番。北投社位於今南投縣草屯鎮舊大字新庄。(活動年間)其活動年間已知有1779(乾隆44年)。 身分1 北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