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10
名稱
  • M
    松葉蕨
  • I
    排灣族maruratjuljung
    布農族tuhun tu lili ismud、li’lituqun
    鄒族tariri takuripa
    撒奇萊雅族banuh nu wacu
  • H
    松葉蕨 chhiûng-ya̍p-kiet
  • T
    松葉蕨 tshîng-hio̍h-kueh
  • J
    マツバラン
  • E
    whisk fern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松葉蕨


【科名】松葉蕨科(Psilotaceae)

【學名】Psilotum nudum (L.) Beauv.

【別名】

松葉蘭、鐵掃把、楔葉蕨

【形態特徵】

  多年生附生或地生草本,可區分為地上部與地下部,地下部假根長15-45公分,假莖二叉分枝,節間中空,表面粗糙,含矽質。葉狀體鱗片狀,長約0.1公分。孢子囊大型,黃色,3裂,孢子具4條帶狀彈絲,成熟時開裂。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400-1,600公尺的森林裡或陰濕處,北部較常見。

【性質特性】

  性味甘、辛、溫,可活血通經、祛風濕、利關節,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婦女閉經、吐血、跌打損傷。

【原住民族語名】

排灣族

maruratjuljung

布農族

tuhun tu lili ismud

li’lituqun[巒群]

鄒族

tariri takuripa

撒奇萊雅族

banoh no waco

【生活使用】

藥用。工具用。

排灣族

  可做清洗食器的刷子。

 

  【圖】松葉蕨。(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人文資源研究學會,《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