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
【學名】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
【別名】
爬樹藤、青龍纏柱、萬年青、上樹龍、百足藤
【形態特徵】
攀緣藤本。莖四方形,粗2.5-4公分。葉一回羽狀深裂,卵狀橢圓形,長30-50公分,寬20-35公分,先端漸尖,葉基近心形,葉片兩側約12-13對裂片,裂片狹披針形,偶鐮刀形,葉先端裂片常近菱形,葉柄長10-30公分。佛焰花序,花梗長10-15公分,佛焰苞卵形,長10-12公分,肉穗花序,花兩性,無柄,圓柱狀,長10-15公分,花柱粗圓柱狀,柱頭橢圓形,徑約5公釐。種子腎形,淺黃色。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以及蘭嶼海拔2000公尺以下,可見。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食用。工具用。裝飾用。
排灣族
排灣語lagulalr,語意「粗胖」。為女性美白使用的植物,太陽下葉片貼於臉部可使皮膚白嫩。
雅美族
芽可嚼食,味如檳榔。
攀爬在樹上的藤蔓可作為爬樹時的階梯、繩索。
邵族
葉可做跳舞的頭飾。
邵語lina fafa,lina語意「珠仔」,fefa語意「藤」。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wahil qapah,qapah語意「黏」,指拎樹藤是黏在樹上的藤蔓植物。
可作為觀賞植物。
【圖】拎樹藤。(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