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62
名稱
  • M
    台灣赤楊
  • I
    泰雅族Iboh
    排灣族kaluma、maqav
    布農族qenunan、haununan
    魯凱族meaw
    鄒族fnau
    賽夏族Sibok
    太魯閣族btraw
    賽德克族sbeyuk
    拉阿魯哇族ʉngʉli
  • H
    水流柯 súi-lùi-khô
  • T
    臺灣赤楊 Tâi-uân
  • J
    たいわんはんのき
  • E
    Formosan alder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台灣赤楊


【科名】樺木科(Betulaceae)

【學名】Alnus formosana (Burkill) Makino

【別名】台灣榿木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小枝光滑,幼時微被毛。單葉互生,橢圓形、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葉基廣楔形,表面光滑或幼時微被毛,鋸齒緣。雌雄同株異花序,雄花葇荑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雌花穗狀花序,枝條先端,小花排列緊縮。果序毬果狀,簇生,1-3枚,橢圓形。小堅果壓扁狀,具宿存窄翼。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400-3000公尺的河岸或荒地、開闊地、崩塌地等,可形成純林。

【性質特性】

  根部與根瘤菌共生,能將大氣中的氮固定於根系中,使土壤恢復地力。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Iboh[Mknazi群]

排灣族

kaluma

maqav

布農族

qenunan

haununan

魯凱族

meaw

鄒族

fnau

賽夏族

Sibok

太魯閣族

btraw

賽德克族

sbeyuk

拉阿魯哇族

ʉngʉli

【生活使用】

薪材用。肥料木用。祭儀用。

泰雅族

  木材可做住家、獵寮的圍欄、梁柱,也可作為乘涼綠蔭植栽。

  可作為柴火、造林木,或以段木種香菇。

  可作為水土保持植物。根能吸收大量游離氮分子,讓土地恢復地利,因此多種植在廢耕農地或邊坡。

排灣族

  為崩落區樹種,為中低海拔部落建築用材料,是樑柱使用建材。

魯凱族

  木材可做工寮樑柱。

鄒族

  可作為柴薪,用來烤山豬會使山豬色澤佳。可種香菇、木耳。

賽夏族

  為矮靈祭送靈時的重要材料。族人會將台灣赤楊保留枝條、橫架在羅氏鹽膚木上,而後聚集在樹下「搶梢」(跳躍抓取樹葉),以表現族人的勇敢和團結。枝條全被扯斷、驅走矮靈後,再將台灣赤楊折斷、拋向東方,結束祭典。孕婦、女子不宜參加,以免遭受矮靈騷擾。矮靈祭祭歌中亦有提及台灣赤楊。

  可搭蓋簡易工寮。

  可作為柴薪、種香菇的段木。

太魯閣族

  可做陷阱吊桿、弓、引火材。

賽德克族

  可造林。樹幹直、好劈、易燃,可作為柴薪或種植香菇用的段木。腐朽的碎木及鬆土可混合做有機肥。燒墾前,族人會收集木材,作為水土保持的駁坎。

  在部落耆老的經驗中,以種過台灣赤楊的土地再種小米,果實會長得好,因此族人會在9-4月休耕時種植台灣赤楊,直到土地恢復地力。

 

【圖】台灣赤楊。(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董景生、王光玉、林麗君,《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5年。
  • 賴盈秀等,《賽夏族民俗植物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6年。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張子孝等,《賽德克族(Tgdaya/Truku/Toda)民族植物》,南投: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2017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
  • 伊婉‧貝林,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台灣赤楊木」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