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學名】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別名】
七葉蓮、接骨草、蒴藋、七珊瑚花、台灣蒴藋、陸英、接骨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常綠灌木。全株光滑,高約1-3公尺,具腥味。莖軟多分枝。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具長柄,小葉3-7片,長約10-15公分,葉呈橢圓狀披針形,葉緣鋸齒,葉基圓鈍,先端漸尖,膜質。頂生聚繖花序,細小且多,單性花,雄花雌花混生於同一花序,雄花花白,卵形5裂瓣,雌花無花瓣,白花間常夾雜杯狀橘紅蜜腺,為重要蜜源植物,花期為6-8月。果實球形,成熟時為紅色。
【分布】
特有種。台灣分布於本島2000公尺以下灌木林等土層肥厚水分充足地區,喜好向陽半遮陰處。
【性質特性】
葉含香樹脂醇(amyrin)、棕櫚酸鹽(palmitate)、β-穀固醇(β-sitosterols)、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藥用。祭儀用。
阿美族
頭痛時,可將葉烤熱後貼於頭部。受傷時,可用葉的煎汁洗滌患部。
泰雅族
族人會取冇骨消拍打於飼養的小豬身上,祝禱小豬如冇骨消般快速長大。
葉包覆熱炭、熱木灰,置於患處熱敷,可治腰酸背痛、下腹脹痛、撞傷。葉烤熱後貼於患部,可治受傷、胸痛。葉烤熱後混和食鹽服用,可治腹痛。葉置於熱開水內,以汁塗抹全身,可消除疲勞。
種植稻米前一個月,將砍下的整株冇骨消、放於水田中腐爛,可作為肥料。
若某地冇骨消生長茂盛,代表富含腐質土,適合耕種。
排灣族
頭痛時,可將葉片敷貼在前額。受傷時,可取葉灼熱後貼於患部,或取葉的煎汁洗滌患部。扭傷時,可將葉熨熱,貼於患部。骨折時,可將葉煮熟或打碎後敷於患部,或取葉的煎汁洗滌患部。生病初癒時,可將葉片煮熱水洗濯身體,助於身體康復。
葉片富含水分,將煙草包在冇骨消葉片裡,可延長燃燒時間。
布農族
重病的人以莖葉擦身體後,將莖葉放入水中,水若變紅色,表示此人生病未癒。
頭痛時,可將生葉或烤熱後的葉貼於患部。腹痛時,可取根煎服。受傷時,可將葉打爛後敷於患部、以布包紮,或將葉烤熱後貼於患部。
扭傷時,用火烤過的葉子包覆患部,具有消炎消腫的功效。
卑南族
瘀青、扭傷時,可將葉搗碎、敷於患部。骨折時,可將葉烤後熱敷於患部,或以葉煮水洗澡。
魯凱族
受傷時,可將葉烤熱後貼於患部。扭傷時,可將葉搓揉、蒸熱後,貼於患部。婦女坐月子時,可以葉片洗澡,或烤熱葉片後敷於腹部,幫助身體復元。
鄒族
巫醫會取汁液使傷口消腫;或以葉貼於額頭,治療頭痛。
葉可治扭傷。葉烤後敷於患部,可消炎、消腫、治腹痛。
賽夏族
根煮水飲用,可退火。腹痛時,可將葉與黃皮嫩葉嚼碎食用。婦女產後排出大量惡露時,可將葉和熱炭灰用布包裹、敷於腹部按摩。
果實可作為雞飼料。
鳥類會食用果實。取蜂蜜時,將葉子揉爛後放在蜂巢出口,可驅蜂。
邵族
根、莖、葉性涼,可解腫毒、敷治外傷。扭傷時,可將葉烤後、敷於患部消腫。
噶瑪蘭族
葉烘烤後,可治創傷瘀血。
太魯閣族
頭痛、牙齒痛、腹痛、腰酸背痛、受傷、腫瘍、骨折時,可將葉烤熱,或和熱灰混和敷於患部。葉搗爛敷於患部,可消腫瘀血。莖的汁液後塗抹患部,可治bkiluh(疥癬)。
賽德克族
常用於巫醫治療疾病或醫療儀式中,以驅邪求平安。將根、葉與炭灰混合,可消腫,再混合水、鹽,並唸誦祭語,可治骨折疼痛、扭傷腫痛、皮膚炎、腰痛等等。
葉包熱炭灰、敷於腹部,可治腹痛、腸胃疾病。
拉阿魯哇族
頭痛時,可將葉貼於頭部。
卡那卡那富族
發燒時,可將葉貼於額頭、以布固定,可退燒。
【圖】冇骨消。(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