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學名】Stellaria aquatica (L.) Scop.
【別名】
雞腸草、牛繁縷、水繁縷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臥,基部呈近匍匐狀,柔軟多汁。單葉對生,卵形,有柄,全緣或波狀緣,先端尖,葉基盾狀或圓形,薄紙質,淺綠色。聚繖花序,腋生,疏散,花萼5枚,花瓣5枚,花冠白色,花瓣先端2深裂。蒴果卵圓形,種子小型,多數。花季2-5月。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低海拔山區、平原,常群聚生長於休耕的農田或菜園間荒地。
【性質特性】
可利尿、催乳,治眼疾、腫毒。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食用。藥用。
阿美族
嫩莖、葉可炒、煮食、涼拌、煮湯。可利尿、消腫脹、作為產後婦女的催乳劑,治眼疾、腫毒。
噶瑪蘭族
幼苗及嫩莖、葉可炒、煮食、涼拌,味甜。水煮飲用,可利尿、催乳。
可作為雞、鴨、鵝、牛的食物。
撒奇萊雅族
莖、葉可食。
【圖】鵝兒腸。(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