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藜科(Chenopodiaceae)
【學名】Chenopodium serotinum L.
【別名】
小葉灰藋、小葉灰藜、米菜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可達50公分,莖直立,多分枝,斜上生長,幼株被粉。單葉,葉柄長0.5-3公分,三角狀橢圓形,波狀鋸齒緣,長1-5公分,寬0.5-2.5公分,先端鈍或尖,葉基楔形,兩面被毛。圓錐花序排列成穗狀,花序上著生葉片,長4-12公分,花被片5。胞果扁圓形。種子黑色。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野地、休耕地等,為常見雜草。
【性質特性】
含豐富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B1、B2。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食用。
阿美族
可炒食、煮湯。
排灣族
嫩葉、嫩莖可煮湯或汆燙食之。
卑南族
可炒食、煮湯。
撒奇萊雅族
可混合其他蔬菜一起煮食。
可作為豬的食物。
西拉雅族
幼苗、莖、葉、花穗可炒食、煮湯。
可作為豬的食物。
【圖】小葉藜。(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