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9
名稱
  • M
    使君子
  • I
    布農族Ismuutsidi-isah
    鄒族vungavung mitatin
    撒奇萊雅族atipelec
    拉阿魯哇族kahlulu
  • H
    使君子 sṳ́-kiûn-chṳ́
  • T
    使君子 sú-kun-tsú
  • J
    シクンシ
  • E
    Rangoon creeper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使君子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學名】Combretum indicum (L.) DeFilipps

【別名】

留求子、史君子、五稜子、冬均子、病柑子、杜蒺藜子、水君木葉、山羊屎、色干子、色乾子、色干根

【形態特徵】

  落葉性藤本灌木,直立莖向上生長,而後攀緣狀,幼時全株布滿銹色柔毛。單葉對生,全緣,具短柄,卵形或長橢圓形,長8-11公分,寬5公分,葉柄特化成刺狀,可攀緣。穗狀花序,頂生,花序下垂,管狀花,花萼5裂,三角形,花冠裂片5,花色由白轉紅,雄蕊10枚。核果橄欖形,黑褐色,具5稜。種子1枚,白色。花期5-10月。

【分布】

  栽培種。台灣各地皆有觀賞、庭園綠廊栽培用。

【性質特性】

  性味甘、微溫,具小毒,可殺蟲消積、健脾去濕,治腹痛、小兒疳積、咳嗽、蛔蟲病、呃逆、腸胃虛弱、風濕症等等。

 

【原住民族語名】

【生活使用】

觀賞用。

【圖】使君子。(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人文資源研究學會,《台灣原住民族藥用植物圖鑑》,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