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80
名稱
  • M
    青剛櫟
  • I
    泰雅族bwebala、ryuk、riyukku
    排灣族gawut、qauc、rasil、kauti
    布農族havutaz、qavutaz
    魯凱族autu、bangase
    鄒族otu
    賽夏族balok
    太魯閣族raus
    賽德克族raus
    拉阿魯哇族atuu
  • H
    狡孱仔 káu-chân-é
    九孱仔 kiú-chân-é
  • T
    青剛櫟 tshenn-kong-li̍k
  • J
    あらかし
  • E
    Ring cupped oak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青剛櫟


【科名】殼斗科(Fagaceae)

【學名】Quercus glauca Thunb. var. glauca

【別名】

白校欑

【形態特徵】

  常綠中型喬木,樹皮綠褐色,嫩枝與幼葉被絨毛,分枝光滑。單葉互生,倒卵狀長橢圓形至廣橢圓形,革質,先端尾狀漸尖,葉基銳尖,先端邊緣鋸齒緣,葉背蒼白。雌雄同株異花,雄花葇荑花序下垂,與幼葉同時生長,雌花殼斗杯狀,外表被絲狀毛,鱗片排列成7-10輪同心圓。堅果長橢圓狀球形,先端銳尖。全長約1/3下部為殼斗所包覆,頂端有一圓錐形之突尖。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森林中可見。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bwebala

ryuk[Msbtunux大嵙崁群Rahaw溪口部落]

riyukku

排灣族

valjeqau [北排灣]

gawut[東排灣群土坂部落]

qauc[台坂部落]

rasil[丹林部落]

kauti

布農族

havutaz

qavutaz

卑南族

kakali[下賓朗部落、普悠瑪部落]

魯凱族

autu

bangase

鄒族

otu

賽夏族

balok

太魯閣族

raus

賽德克族

raus

拉阿魯哇族

atuu

 

【生活使用】

工具用。

泰雅族

  可做搗米用的杵、鎌刀柄,或種香菇。

  果實加小木棒,可做陀螺。

  飛鼠會食用果實。

排灣族

  果實不可食,味苦。動物會吃其落果,為山豬冬季食物。

  木材可做柱材、建築材料,或枕木、各項器具、工具的把柄、種香菇。

  種子可做galrowan、vangul(陀螺)。雨季時其枯木會長出食用菇類。

布農族

     木材可做刀柄、鋤頭柄、獵具的槍托,或種香菇。

  果實加牙籤,可做陀螺。

  飛鼠喜愛食用果實。

卑南族

  木材堅硬,被用以形容強壯有力的男人,也可作為訂婚的木材禮品。

  木材可做梁、柱、建材。

  枝幹可做犁田的lien(犁頭)、耕耙、鋤頭柄。主幹較長,可製牛車的車桁。

  飛鼠喜愛食用嫩葉,松鼠喜愛食用果實。

魯凱族

  木材可當柴薪、農具柄。

  飛鼠喜愛食用果實。

鄒族

  木材可做船艦、車輛、農具、工作台、薪炭材、臼、鋤頭柄。

  可作為灰色染料。枝、葉泡水後1-2週後,將麻線、棉布浸入其中,上色後取出晾乾。

賽夏族

  過去族人會利用晚上時上山,以躲避巡山員、尋找青剛櫟以種植香菇。

  木材可種香菇。

  果實可做小陀螺。

邵族

  木材可做建築材料、農具、鐵路枕木,或種香菇。枝條、葉可作為衣飾的灰色染料。

  松鼠喜歡食用果實。

賽德克族

  火占儀式時會使用青剛櫟。

  2月青剛櫟即將開花時下的雨,賽德克語稱為quyux sdaun,此時也是翻墾新地、播種新小米的時候。

  木材可當柴薪,燃燒時間很久。可作為陷阱的木樁、種香菇。

  可做建材。

  飛鼠、松鼠、山豬、老鼠、山羌、猴子喜愛果實跟嫩芽。

  族人認為青剛櫟有黑、白兩種,也分公、母,會結實的為bubu(母),沒結實的為tmilun(公)。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raus,也作為花蓮縣秀林鄉的舊部落之名,因部落中有較多青剛櫟。

  木材可dmungu samat(燻獸肉)、ngiraw(種香菇),或做陷阱吊桿、香菇段木、製杵、製槍托、男性傳統耳棒、刀柄、燃燒材。

  木材可搭建工寮,或作為房屋的柱。

  松鼠、飛鼠、猴子、山豬會食用果實。

  果實可做陀螺。

西拉雅族

  木材可做鋤頭握柄。

   

【圖】青剛櫟。(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鄭漢文等編著,《排灣族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05年。
  • 董景生、王光玉、林麗君,《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5年。
  • 賴盈秀等,《賽夏族民俗植物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6年。
  • 石正人等,《台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植物篇》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9年。
  • 李麗雲等,《卑南族的家與植物》,台東: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2009年。
  • 魯丁慧、邱柏瑩撰,《鄒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
  • 王志強等,《走進西拉雅:西拉雅民族植物手冊》,台南: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1年。
  • 鍾明哲、楊智凱,《台灣民族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12年。
  • 魯丁慧、陸象豫編著,《邵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3年。
  • 張子孝等,《賽德克族(Tgdaya/Truku/Toda)民族植物》,南投: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2017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
  • 伊婉‧貝林,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青剛櫟」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