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人數:69
名稱
  • M
    麻竹
  • I
    阿美族 ’awol
    排灣族aqawan
    布農族qaul、haul
    魯凱族makatiungu
    鄒族pcoknʉ
    賽夏族tanayan
    太魯閣族btakan
    賽德克族qoran
    拉阿魯哇族racumalalakʉvʉ
    卡那卡那富族kanavunavu
  • H
    麻竹 mà-chuk
  • T
    麻竹 muâ-tik
  • J
    まちく
  • E
    Ma bamboo
族別
  • 21PAN 泛族群 Pan ethnic groups
分類
撰寫者

麻竹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 Poaceae)

【學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別名】

大綠竹、甜竹、大頭竹、吊絲甜竹、青甜竹、大葉烏竹、馬竹

【形態特徵】

  多年生大型草本,具短根莖,稈合軸叢生,節上叢生多數側枝,基部節常被鬚根。籜革質,先端圓,表面密布棕色細毛,籜耳細小且反捲。葉5-12枚簇生,葉耳不顯著,葉舌圓形或截形。小穗1-7枚簇生於無葉或少葉的分枝節上,卵形,紅紫色至深紫色,小穗穎2至多枚,外稃廣卵形,密被毛。

【分布】

  栽培種。台灣分布於本島各地。

【性質特性】

  含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1、B2、C。可促進腸胃蠕動。

 

【原住民族語名】

阿美族

’awol

排灣族

aqawan

kiciku a makaljaveljav

布農族

qaul

haul

魯凱族

makatiungu

鄒族

pcoknʉ

賽夏族

tanayan

太魯閣族

btakan

賽德克族

qoran

拉阿魯哇族

racumalalakʉvʉ

卡那卡那富族

kanavunavu

 

【生活使用】

食用。工具用。

排灣族

  其筍子為雨季時期之食材。

布農族

  可做竹筒、家屋外牆、水管。

魯凱族

  竹筍可食。葉籜可做雨衣。

鄒族

  筍可煮湯、炒肉片,或製成筍乾。

  可做橋梁、竹水桶、酒杯、竹窶、竹篩等等。

邵族

  豐年祭中,族人以麻竹作為樂器、敲擊杵音。

  筍可食,可促進胃腸蠕動。

太魯閣族

  筍可食。

  竹桿可做柱材、梁、水管、弓、勺子、菸斗、竹筒、挑花棒、梭。

賽德克族

  筍可食,或曬乾、醃漬儲存。葉可包粽子。

  過去族人以麻竹為汲水桶。截取2-4節麻竹竿,一端留切口,另一端先將竹節曬乾,由切口處破除竹節,只留末端的竹節,再綁上揹帶即可。可做雞舍的柱子、便橋。

卡那卡那富族

  可做梁、柱、桶。也可用手提著趕鳥。

西拉雅族

  筍可食。葉可包粽子。

  莖桿粗大、壁薄,可做各式竹製品。

   

【圖】麻竹。(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
  • 王志強等,《走進西拉雅:西拉雅民族植物手冊》,台南: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1年。
  • 魯丁慧、邱柏瑩撰,《鄒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
  • 鍾明哲、楊智凱,《台灣民族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12年。
  • 魯丁慧、陸象豫編著,《邵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3年。
  • 張子孝等,《賽德克族(Tgdaya/Truku/Toda)民族植物》,南投:南投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2017年。
  • 林瑞祥,〈太魯閣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2018年)。
  • 邱碧華,〈Kanakanavu民族植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