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樟科(Lauraceae)
【學名】Litsea acuminata (Blume) Kurata
【別名】
竹葉楠、南投木薑子、南投黃肉楠、臭屎楠、細葉楠
【形態特徵】
中型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3公尺,枝條光滑,芽長約1公分,具芽鱗,芽鱗密被灰色毛。單葉互生,闊倒卵形至披針形,薄革質,長11-20公分,寬2-3.6公分,先端漸尖至尾狀,葉基尖或鈍,光滑,深綠色,側脈10-13對,基部側脈近平行,葉柄長1.2-3公分。繖形花序,單性花,花4-16朵,腋生,密被棕色毛,花被片6枚,淺黃綠色,雄花有孕性雄蕊9枚,雌花具9個退化雄蕊。核果長橢圓形,長1.5公分,黑色,光滑。
【分布】
原生種。台灣分布於本島海拔低於2000公尺的闊葉林中。
【原住民族語名】
排灣族
patut
布農族
malasbuaq
kanpatus
賽夏族
’ataway
邵族
fan from litsea
太魯閣族
hrugu
賽德克族
lmukas
【生活使用】
薪材用。餌食用。裝飾用。
排灣族
刀柄、鐵耙柄、長茅柄之材料,其果實為馬禽及小型哺乳動物之食物。
賽夏族
松鼠、鳥類會食用果實。
邵族
清明左右種稻前的祭祀,會以長葉木薑子的新梢當頭飾。
木材可做柴薪。
太魯閣族
太魯閣語hrugu,指楠木類。
木材可做柴薪。
賽德克族
木材彈性佳,可做陷阱的吊桿,易捕獲獵物。
松鼠、飛鼠會食用果實。
【圖】長葉木薑子。(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