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樟科(Lauraceae)
【學名】Machilus j kusanoi Hayata
【形態特徵】
常綠大型喬木。樹皮灰色,小枝粗壯,具明顯皮孔,一年生枝條綠色,後轉為灰白色。單葉互生,常叢生枝端,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15公分,寬4-7公分,先端尖,新葉紅色至黃色。頂生聚繖花序,被片6枚,黃綠色。果梗綠色,球形核果,宿存萼不反捲,成熟轉紫黑色。
【分布】
特有種。台灣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潮濕闊葉林和溪谷。
【原住民族語名】
泰雅族
teli labu
teli[Mknazi群、Mrqwang前山馬利古灣群、大嵙崁群Rahaw溪口部落]
huhus[Msbtunux大嵙崁群Rahaw溪口部落]
rukasu
kataide
排灣族
azavay[台坂部落]
qazavay[高士佛部落、平和部落]
kazabai
布農族
buaq
buah
buaqtemang
卑南族
’azaway[下賓朗部落、利嘉部落]
lungan[建和部落]
鄒族
yove
賽夏族
kaperngi’
太魯閣族
lmukas llabang nabaw
拉阿魯哇族
tamulu malangihlu
【生活使用】
食用。工具用。
泰雅族
樹皮可作為線香材料販售。
可做屋柱、橫梁、屋牆、工寮柱子。樹幹可做木板、杵、搗米用的臼、織布機主體、織布筒。木材耐火,可做燃料。
猴子、松鼠、老鼠、藍腹鷴喜歡食用果實。
排灣族
果實曬乾可作為香料。
樹幹粗大,可做屋頂板、壁板及床板、門板等。
山豬喜歡食用果實。
野炊時湯煮之作料(果實:嫩葉)。
卑南族
建和部落稱大葉楠為lungan,為「具有香氣」之意;知本部落的lungan則指台灣胡椒。
果實曬乾磨粉可作為香料。
材質軟硬適中、加工容易、保存期長,可做建築材料、家具、雕刻、膠合板、樂器。樹皮含豐富黏質液,和香楠、紅楠皆可作為線香的原料,俗稱「楠仔粉」。
魯凱族
果實可作為香料。
賽夏族
樹皮可販售給漢人製香。
可做穀倉建材,或大型家具如木桌、床板、農具。
太魯閣族
木材可做建材、柱、梁、燃燒材、板材、織布箱。
猴子、飛鼠、鳥類喜歡食用果實。
賽德克族
果實、嫩葉可作為香料。
木材軟硬適中,可作為建材、家具、雕刻、器具、木板材料。葉子可作為動物的食物。
西拉雅族
可作為建築用材。
【圖】大葉楠。(林志忠拍攝,2023年9月)
參考文獻: